觀霧國家森林遊樂區位於
新竹五峰鄉與苗栗泰安鄉交界,
境內經常瀰漫雲海、霧氣,
又稱為「雲的故鄉」。
園區內共有六條森林步道,包含
檜山巨木群步道、觀霧瀑布步道、
榛山步道、蜜月小徑、賞鳥步道,
以及最容易親近的「雲霧步道」。
雲霧步道,又稱Yulun步道,
是泰雅族語「雲霧」的意思,
也是視野最佳的一條步道。
告別了觀霧山莊的霧社櫻王後,
我們驅車來到了觀霧山椒魚生態中心,
想當然不是只為了到生態中心看展,
而是為了要走「雲霧步道」啦!
誰叫去年暑假期間來訪時,
上山避暑的旅人實在是太多了,
以致於周邊的停車位嚴重不足,
苦無停車位可停的我們放棄了,
這回再次來到觀霧國家森林遊樂區,
說什麼也要來走走看...
走訪「雲霧步道」前,
先到觀霧山椒魚生態中心參觀吧!
在進入生態中心的時候,
從門口處放置的看板得知,
館方有觀霧山椒魚生態 定時導覽,
仔細一看,我們錯過了今日的導覽了,
有興趣的旅人,一定要注意時間喔!
位於雪霸國家公園觀霧遊憩區中的
觀霧山椒魚生態中心是國內第一座
以台灣瀕臨絕種動物
「觀霧山椒魚」為主題的生態中心。
觀霧山椒魚生態中心
成立於2012年4月21日,
中心設有主題展區、生態影像區、
環境教育園區及山椒魚生態意象廣場等,
結合棲息地生態步道,
將觀霧山椒魚的分佈狀況、生活棲地、
及棲地復育工作現況完整呈現,
讓遊客更加認識這珍貴的台灣特有種。
在山椒魚生態意象廣場這裡,
可以看到可愛的「山椒魚」石雕,
不過,牠的外觀實在太像蜥蝪了,
難怪在多年前來訪時,
老公的二姐夫會誤認為是蜥蝪啊!
觀霧山椒魚為台灣國寶級特有種,
為兩棲類動物,
其實除了觀霧山椒魚之外,
於南湖大山、阿里山等地,
皆有發現山椒魚的蹤跡,
其特徵上皆有差異。
觀霧山椒魚的身體為黑褐色,
體側布滿小型的白色斑點,
各族群的體色相當一致,
只是深淺略有差異;
前肢和後肢都只有四趾,
尾巴比台灣其他種山椒魚粗短且扁平。
台灣山椒魚的身體為紅褐色,
散布著不規則形狀淺色斑紋,
斑紋數量多寡變異很大,
前肢和後肢都只有四趾。
接著來到了主題展示區,
提供民眾了解觀霧山椒魚生態,
以及感受全球氣候變遷影響。
山椒魚的食性和天敵又是什麼呢?
在這裡都有詳細的解說喲!
棲息在台灣的兩棲類家族可分為兩大類,
其中一類從幼體到成體時期都有尾巴,
在分類上屬於「有尾目」的兩棲類;
另外一類則是幼體有尾巴,
就是我們俗稱的蝌蚪,
長大之後蝌蚪尾巴消失並且變態為成體,
在分類上屬於「有尾目」。
於觀霧山椒魚生態中心,
可以了解觀霧山椒魚的生態,
但看不見真的山椒魚,
因為山椒魚對生活環境要求嚴苛,
只能於大自然製造出適合的環境保育,
所以要親眼看見山椒魚,
還真需要點運氣哦!
希望等會在雲霧步道能有一點好運啊!
觀霧地區終年飽含水分
形成雲霧繚繞的森林與霧林帶,
並擁有檜木、台灣檫樹、觀霧山椒魚、
寬尾鳯蝶等冰河時期珍貴的孑遺物種;
另外更有珍貴特有的棣慕華鳯仙花,
這些美麗多樣而豐富的物種都在
迷霧的觀霧森林裡成長茁壯。
因錯過了定時導覽時間,
所以沒機會欣賞山椒魚的影片。可惜!
不過,一旁觀霧山椒魚劇場,
有隻可愛的山椒魚布偶可以拍照。
剛才那隻是小隻的,
另一邊還有更大隻的山椒魚呢!
超級可愛的啦!不拍張照太可惜了。
生態中心的後方還有販賣部喲!
除了紀念品及登山用品之外,
也提供了簡易的餐點及飲品等。
從販賣部後方出入口走出來,
沿著木棧道可以通往雲霧步道的入口,
而在步道入口處前還有一棵霧社櫻呢!
雲霧步道的入口處就在這裡啦!
由於過去在民國83年,
這裡曾發生不明原因的火燒山,
損失不少林木相當可惜,
所以現在這裡可是全面禁菸喔!
出發前先來看看一旁的步道導覽圖,
泰雅語名為Yulun的「雲霧步道」,
是一條全長846公尺的環型步道,
大約半小時即可步行完畢,
是一條很適合親子同行的森林步道。
全程都是好走的木棧道,
很適合全家大小一起來欣賞觀霧之美。
才走沒多久就遇到十字路口啦!
剛才從導覽地圖得知,
「雲霧步道」是一條環形步道,
而這個十字路口
就是環形的起點與終點的交會處。
往右邊是通往觀霧山莊及大霸尖山登山口,
而直行及左邊都可通往雲霧步道。
這天,我們是選擇直行進入雲霧步道,
最後再由左邊的步道走出來的。
雲霧步道沿途有三處賞景平台,
是欣賞雪山到大霸尖山聖稜線群峰,
與雪山西稜線到大雪山峻嶺的好地方,
也是近看觀霧、榛山的展望台,
但~ 我們就這麼的幸運啊!
剛好碰到賞景平台在重新建造,
所以只能在步道上遠觀那山嵐景致。
離開了第一座賞景平台後,
繼續往上方前進著,
不過,步道也從這裡開始,
要一路隨著坡度緩慢上升。
雖然這一路上都是階梯,
不過坡度起伏非常緩和,
欣賞著四周美麗的景色緩步前進,
一點也都不覺得辛苦。美賣喔!
因「雲霧步道」的路況非常好,
全程都是鋪設整齊的寬敝松木棧道,
大大減少了雙腳的負擔啊!
木棧道旁稀蔬的松木林,
像極了黑森林啊!
這片森林真的很紓壓,
感覺所有煩心的事都拋開了。
登高可眺望雪霸聖稜線及遠近山巒,
但~ 賞觀平台一樣是在重新建造中,
所以又不能踏進平台欣賞聖稜線了。
而第三座賞景平台就更不用說了,
因為現在正在施工中,
賞景平台入口處直接拉起封鎖線,
想要在步道上遠觀也沒辦法啦!
只好... 順著步道路線往下走了。
步道旁盛開的櫻花,很美!
繼續往下走的時候,
前方的路像是沒有盡頭般的感覺。
其實雲霧步道的木棧道拍起來還蠻美的,
如果再搭配上壯觀的雲海,肯定美翻了。
步道接近尾聲的時候,
步道右側出現一片枯黃的草地,
據說,這片山坡曾經發生火災,
目前所看到的植被,
大多為後來種植的紅檜、松樹,
因此步道也是於火災後才舖設的。
雲霧步道雖然不長,
但這裡的山景、草木都舒服的讓人開心,
在海拔兩千公尺的高山上,
呼吸著新鮮空氣,心情也莫名的放鬆,
我想這就是台灣高山吸引人的魅力。
不知不覺,就回到出發時的十字路口,
也意味著我們的旅程已經結束了。
在結束短暫的「雲霧步道」行程後,
我們順道來「觀霧森林遊客中心」,
這裡不僅有乾淨的洗手間可以使用,
還可以順便參觀生態館喲!
是說,這玻璃屋的設計真的很特別,
尤其是在陽光下顯得特別的亮眼。
進入遊客中心,迎面而來的是服務台,
有任何問題都可以詢問服務人員喔!
位於服務台旁邊有個生態展可參觀
生態展的入口有超大的台灣肖楠木
生態展示館的空間設計的很自然風,
彷彿置身在森林裏參觀藝術品一樣。
森林裏有什麼秘密呢?
在這裡都有詳細的介紹喔!
因位置、海拔、氣候特殊性,
在這樣環境下的觀霧,
孕育出許多珍貴與特有的物種,
如:檜木、雲海、帝雉與鳯仙花。
紅檜與台灣扁柏又如何分辨呢?
看完這個看板就能清楚了解了。
咦~ 這是要通往那裡呢?
走~ 跟著小磨菇去一探就竟吧!
哦~ 原來樹木是生物們的家,
在叢林帶常有多樣的附生植物,
提供鳥類良好的棲息環境,
形成大自然最美的交響樂章。
※觀霧是台灣中海拔山區鳥況極佳的地區之一。
從階梯上方回頭看的景象,
好像自己已經爬到樹上般。
原來遊客中心的二樓也是生態展場
在這裡可以了解如何挑戰聖稜線
台灣登山活動的發展史中,
有四位重要人物:
刑天正、蔡景瑋、林文安、丁同三。
他們致力於台灣高山路徑的踏查、紀錄與考證,
並致力於推廣台灣的登山活動。
以小磨菇的體力來說,
想要挑戰聖稜線是有困難的,
還是看看這些資訊即可。
這裡也提供登山的危險與應變的資訊,
如果您有打算挑戰聖稜線的朋友們,
可能就需要有正確的登山觀念了喔!
動動腦嘍!
很適合小朋友來挑戰喔!
除了剛才的登山資訊外,
這裡也介紹了原住民的遷徒,
以及山上部落之前的生活,
展示不算豐富但算有用心。
再次回到了生態展的一樓,
繼續沿著參觀路線往前。
原來森林有林木、副產物與多方面的功能,
包括自然保育、調節氣候、國土保安、
涵養水源、森林遊樂、休閒娛樂、陶冶性靈、
自然教育及環境保護等,更具有美學、
景觀、藝術、文化上難以計量的價值。
台灣光復初期至民國70年代伐木業盛行時,
林產物查驗鋼印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直到現代,即使伐木工作大幅度減少,
鋼印仍持續使用。
「印」是為了標記所留下的痕跡,
印記的當下雖僅為了標記、辨識,
但也讓這木頭留下紀錄,
使後人了解他曾經的經歷。
角落邊一個很美的閱讀區
在遊客中心的生態展參觀完之後,
我們的肚子也不爭氣的咕咕叫了,
嗯~ 是該要去填飽我們的肚子啦!
走~ 出發去雪霸農場吃午餐吧!
離開前,在路邊看到一棵粉嫩的櫻花,
櫻花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相當動人,
讓我們在粉嫩櫻花美景下劃下完美句點。
雲霧步道僅八百多公尺,
全程都是由松木鋪成的木棧道,
相當適合全家一起來散步,
沿途有三個展望極佳的觀景台,
天氣晴朗時,可以
清楚看見雪山聖稜線的壯觀景致;
沒辦法用腳踏上聖稜線的我們,
就用眼睛、相機把群山帶回家吧!
※自然景觀可能因氣候、季節緣故有所不同,實際依現場為主。
※以上為個人實際造訪後記錄分享,每個人感受及價值觀不同,僅供參考。
觀霧‧雲霧步道
開放時間:08:00~17:00
門票資訊:免費
地址:苗栗縣泰安鄉觀霧段1-1號
注意事項:
1.苗栗泰安區因應山林解禁,故進入觀霧國家森林遊樂區中6條步道已無須申請入山證。
2.觀霧國家森林遊樂區海拔約在2000公尺,夜間需注意保暖。
3.全線禁止甲類大客車、禁止寵物入園。
4.位於122縣道36K處的台亞石油五峰加油站為離觀霧國家森林遊樂區最後的加油站,距離觀霧山莊至少還有45公里的路程,會建議在此加個油、去個洗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