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園,創建當時名為「紫春園」,
位於台南市中西區
(過去台灣府城的枋橋頭一帶),
是清道光年間地方士紳吳尚新所建,
與霧峰萊園、新竹北郭園及
板橋林本源園邸合稱「台灣四大名園」。
其實「吳園」這個景點並不在行程中,
是我們造訪「旭峯號(僾果鮮)」的時候,
因店家未營業而上網搜尋附近景點時,
而查詢到可順遊走訪的景點,
重點是離旭峯號只有100公尺的距離啊!
於是就先在未營業的旭峯號這裡拍照留念。
雖然只能跟未營業的旭峯號合影,
但~ 當下的我們也只能認了...
不然,難不成還能怎麼辦呢?哈~
至少我們在拍照時都沒有其他遊客,
想怎麼拍就怎麼拍,就包場了啊!
在意思意思的拍了幾張照片留念後,
我們跟著Google Map的指引而走,
沒一會兒,就看見這紅磚圍牆了,
這也是吳園與臨巷區隔的紅磚古牆。
沿著紅磚古牆往前走可以到達正門,
但~ 我家這些不受控的家人往後走,
走入了吳園後方古色古香的中式庭園,
當時的我還很怕往後走沒門可進入,
但~ 是我多想了...
地板上還有吳園才有的地磚。
吳園後方的庭園採開放式入園,
沒有門禁的管制,就像公園一樣。
這裡有一個半圓型的廣場,
從這裡可以欣賞雅致的庭園,
若大的廣場是階梯式的綠地場域,
提供各式藝術團體的戶外表演空間,
走累了,也可坐下來休息片刻。
從半圓型的廣場走了下來,
看到的就是這古色古香的庭園,
瞬間覺得自己好像穿越了時空,
來到了古代的中式庭院了。
比較突兀的是四周被大樓包圍,
古代和現代建築的對比。
趁著人潮還不多的時候,
我們走上涼亭裡取景美拍。
只是,太陽太強啦!
曬得我和老公兩人眼睛都張不開了。
此時的偶V小姐發現了
池塘裡有錦鯉魚在悠游著,
然後,就是想要去餵魚啦!
※庭園裡有魚飼料販售機喲!
走入紅磚廊道,右邊是王育德紀念館,
他是台南市政治與教育學術的歷史名人。
中式長廊建築,很美!
右邊木門上有張貼資訊的就是
王育德紀念館的參觀入口處啦!
但~ 現在的我還不想進入參觀,
只想把握時間到涼亭賞點拍照。
這個涼亭是吳園中舊貌保持最完整的建築
以巨大花崗岩石條架設基樑與立柱
上方則是木捲棚歇山頂
平靜的池水,
倒映著中式長廊建築,
旁邊有假山、小橋和花園,
很適合來此散心喔!
吳園原屬荷蘭通事何斌的庭園舊址,
道光初,承販台鹽致富的
吳春貴之子吳尚新收購此地,
並聘名匠沿著地勢高低建構庭園,
仿照漳洲城外飛來峰的形勢,
佈置假山、池台水閣、奇花異木,
名為「吳園」,俗稱「樓仔內」。
「吳園」創建至今達170餘年,
就整體而言,
尚保有部份的傳統園林風格,
與新竹「北郭園」、霧峰「萊園」、
板橋「林家花園」等號稱台灣四大名園。
在小磨菇身後的這個中式長廊,
因在補漆整修當中,封鎖了,
所以我們沒能從這裡走到另一邊,
只好在封鎖處前拍張照留念吧!
接著,就是要來去參觀王育德紀念館啦!
一開始時,還很怕農曆新年期間不開館,
但~ 我們非常的幸運,可入館參觀...
開館時間為每週三~週日 9:00~17:00,
每週一、週二則為固定休館喔!
而其他節日依館方公告。
參觀須知請尊守喲!
一進入王育德紀念館,
就能看到他的生平介紹。
這裡也有王育德的人生一覽表
王育德紀念館裡也規劃了閱讀專區,
無非是為了讓參展觀眾
更能深入了解其歷史背景及作品,
現場提供相關書籍,
讓大家能在恬靜氛圍下閱讀。
出生於台南的王育德(1924-1985),
與兄長王育霖(1949-1947)同為
台北高等學校畢業生、東京帝國大學高材生;
二二八事件後,
任檢察官的兄長育霖被便衣帶走即不復返,
在文藝活動方面也對政府多有批判的育德,
則於1949年流亡日本。
流亡後,王育德復學東大,
且成為首位以研究台灣話
而取後博士學位的學者。
他投入台灣話的研究,
也陸續出版多部台灣史、
台灣話、台灣文學等相關著作;
1960年始,其組織「台灣青年社」、
創辦《台灣青年》雜誌,
爾後投入台灣獨立運動;
且更基於人道主義,為「台籍日本兵」,
補償請求運動賣力奔走。
1985年因心肌梗塞驟逝於東京,
為紀念其對於台灣文化
及民主發展的貢獻與成就,
台南市政府特擇與其有地緣關係的
「吳園藝文中心後方排屋」,
於2018年9月9日設立「王育德紀念館」。
這裡有一個台灣青年牆
想當追求民主與自由的您,
也可以短暫當個台灣青年,
一旁會有社工從旁協助您。
台灣青年-小磨菇登場啦!
為了要永遠紀念這短暫的時光,
小磨菇選擇了寄出相片,
搜尋自己的郵件信箱即可收到。
紀念館裡的資訊非常多,
有興趣的旅人可以慢慢看喲!
雖然小磨菇並不是閩南人,
也不太會說台灣話,
但~ 還是會想要了解這些資訊。
紀念館最後方
設置了模擬王育德書房的空間,
陳列其中的書桌、書櫃、
書籍、紀念物等諸多展品,
幾乎都是遠從2350公里外的東京,
原汁原味運回台灣的原件。
參觀完「王育德紀念館」之後,
我們再次回到吳園的中式庭園,
因中式長廊封鎖沒辦法走到另一側,
所以,我們從池塘邊繞過去看看。
沿著水池邊走來到了另一側
而池塘邊有個以咾咕石積成的假山,
假山形狀仿杭州「飛來峰」形狀堆砌而成,
故稱之為「仿飛來」。
假山之間有如穴道般的通道,
但特別提醒請勿擅自入內,以免發生危險。
走過這個假的小橋即可抵達那一座涼亭
走過假小橋後,應該往涼亭方向前進,
但~ 往左邊方向看過去…
咦~ 怎麼會有一個古色古香的小門,
在好奇心驅使下,往那邊走過啦!
哈哈~ 即使我們走了過來一探究竟,
也還是不知道這扇門是有啥用意啊!
因為,門已上鎖了,沒辦法過去求證。
最後還是又走回這個小涼亭啦!
走進涼亭裏看看周邊景色吧!
在這裡頗有鬧中取靜的氛圍感
站在涼亭邊拍照留念啦!
如果這部分的紅磚廊道沒在整修的話,
坐在這裡享受這份靜謐不知有多好啊!
沒一會兒,偶V這傢伙就跑不見了,
四處搜尋了一下周邊地區,
哈~ 發現這傢伙跑去餵魚啦!
是說,小姐她不是沒帶錢出來嗎?
那~ 為什麼又有飼料可以餵食啊?
問了之後才知道是哥哥買給她的。誒~
也因為我們的時間有限,
所以沒讓偶V餵魚餵太久;
趁著還有一點點不算太多的時間,
去看看吳園藝文中心還有什麼?
園區裏的某個建築物,
拍照起來很有復古風格的味道。
走進這個紅磚瓦牆的建築物裡,
首先會先看到這個半圓型的古井,
吳園藝文中心內有三口井,
分別為二圓一半圓,
傳為吳家作為飲用或灌溉之用,
又傳係日人建公會堂所鑿備以戰爭或防火使用,
日治後,自來水逐漸普及,
井多煙沒或成廢井,2003年修復成今貌,
讓人憶與居民生活密切關聯之古井遺跡,
也見證了吳園的歷史變遷。
接著再往裡走,
是一個藝術展的空間,
這裡的作品都很獨特,
只可惜時間不夠,
沒能慢慢地欣賞。殘念啊!
吳園裡有個非常經典的日式建築,
也就是這棟柳屋(十八卯茶屋),
約建於1930年代,
因門外種有一棵柳樹而得名,
傳聞曾為日治時期府城知名料理店,
現在的吳園柳屋已改為日式的茶館。
一踏進十八卯茶屋,
即可看見販賣茶品及茶具的空間,
有喜歡的朋友可以參考看看喔!
販賣區的另一邊則是座位區,
座位區鋪木地板、四周窗櫺格局,
有著濃濃的日式風情,很喜歡,
但~ 我們真的沒時間啦!
要趕快趕回飯店收拾行李退房了,
只能留著下回來台南時再來嘍!
準備趕回飯店退房時,
再次經過了「旭峯號(僾果鮮)」,
一樣是還沒有開門營業…
此時此刻的我們也差不多放棄了。
但~ 就在我們退房後前往下一個景點時,
車子再次經過了「旭峯號(僾果鮮)」,
咦~ 他開門營業了,開心🥳
便要求老公將車子停放於路邊,
我們母子三人一起下車去朝聖啦!
「旭峯號」原本是一間五金行,
建築也有八十多年的歷史,
因屋主年事已高決定歇業,
後來「旭峯號(僾果鮮)」承租下來,
改成輕食、蔬果果汁專賣店,
由於保留了老舊建築的外觀及原始招牌,
連新店面的招牌都仿造舊招牌的風格,
讓整體非常有懷舊的一致性,
傳承延續了老屋的生命力,
當然也成為年輕人熱愛的打卡景點。
文青老宅風格吸引許多人前往拍照,
旭峯號(僾果鮮)有著滿滿的懷舊感,
就像是走入時光隧道般…
旭峯號(僾果鮮)雖然只是一棟建築物,
但因為非常的有特色也很好拍,
把他當成一個順遊的景點走訪也不錯。
僾果鮮的戶外座位區也有復古感
旭峯號(僾果鮮)
販賣超過10種的新鮮現打果汁,
還可自由選擇加牛奶或變成冰沙,
除了果汁之外,
也有冰淇淋和養生茶飲,
以及新鮮切片水果盤喲!
其實店內也販賣著許多文創商品,
由於店內禁止拍照攝影,
所以來到旭峯號(僾果鮮)想拍照,
大家可以站在外面盡情的拍。
來到這裡了,當然要支持一下店家,
所以買了紅茶、青草茶和牛蒡茶,
嗯~ 怎麼都買了養生的茶飲呢!哈~
我想可能年紀大了,喜歡喝點養生的。
雖然只有匆匆的遊覽吳園藝文中心,
但~ 那個古色古香的中式庭園真的很美,
不僅可以欣賞中式和日式風格的建築,
還可以參觀「王育德紀念館」了解台語,
唯一可惜的是沒有多餘的時間
可以再去參觀仿巴洛克建築的台南公會堂。
※以上為個人實際造訪後記錄分享,每個人的感受及價值觀不同,僅供參考。
台南-吳園藝文中心
電話:(06)228-9250
開放時間:24小時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民權路二段30號
王育德紀念館
電話:(06)221-9682
開館時間:09:00~17:00(周一、二公休)
十八卯茶屋
電話:(06)221-1218
營業時間:周二至周日 10:00~18:00
旭峯號(僾果鮮)
電話:(06)222-5890
營業時間:9:30~17:30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中山路79巷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