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03.7.6.(35)泉州-開元寺.JPG

 

泉州開元寺是福建省內最大的寺廟。

開元寺佔地面積78000 平方米,它規模宏大,構築壯觀,景色優美,

曾與洛陽白馬寺、杭州靈隱寺、北京廣濟寺齊名。

開元寺初名“蓮花寺“,後改為“興教寺”、“龍興寺”,

唐開元二十六年(西元739年)唐玄宗下令全國各州建一座開元寺,遂改現名。

泉州開元寺就座落在平平無奇的鯉城區西街,

與凡世的隔絕只靠山門前這堵象徵性的屏障一紫雲屏,

這無形中縮短了塵世與佛門的距離,缺少名山大川的陪襯,

卻多了善男信女的親近,這就是泉州開元寺的獨特之處。

103.7.6.(1)泉州-開元寺.JPG

 

牆上的石雕雕得相當栩栩如生 ~

103.7.6.(2)泉州-開元寺.JPG

 

雕工相當的細緻 ~

103.7.6.(3)泉州-開元寺.JPG

 

泉洲開元寺園區的導覽圖 ~

103.7.6.(4)泉州-開元寺.JPG

 

泉洲開元寺的門票 ~

(門票上就是著名的東西塔)

103.7.6.(6)泉州-開元寺.JPG

 

進入了泉洲開元寺後,我們跟著導遊-小王先參觀開元寺最有名的東西塔,

小磨菇也趁著導遊在講解時,先在這兒拍張照留念啦!  嘻 ~

103.7.6.(7)泉州-開元寺.JPG

 

開元寺東西兩側各有一塔,與大雄寶殿成「品」字形布局,

兩塔均為仿木構八角五層樓閣式石塔。

東為“鎮國塔”,西為“仁壽塔”,它們高40多米,是我國最高的一對石塔,

塔每層的門龕兩旁有武士、天王、金剛、羅漢等浮雕像。

雙塔歷經風雨侵襲,仍屹然挺立,

它是泉州古城的獨特標誌和象徵,也是中國古代石構建築的瑰寶,

其中東塔被列為1994年“中國古塔”郵票四圖案之一。

103.7.6.(9)泉州-開元寺.JPG

103.7.6.(10)泉州-開元寺.JPG

103.7.6.(11)泉州-開元寺.JPG

 

東為「鎮國塔」,始建於唐咸通六年(865年),

初為五級木塔,南宋寶慶三年(1227年)改七級磚塔,

今石塔為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至淳佑十年(1250年)間重建,高48.24米。

103.7.6.(12)泉州-開元寺.JPG

103.7.6.(13)泉州-開元寺.JPG

 

西為「仁壽塔」,始建於五代貞明二年(916年),

初為七級木塔,稱「無量壽塔」,南宋淳熙年間改磚塔,並易今名。

今石塔為南宋紹定元年(1228年)至嘉熙元年(1237年)重建,高44.06米。

103.7.6.(14)泉州-開元寺.JPG

103.7.6.(16)泉州-開元寺.GIF

 

開元寺雙塔是中國最高的一對石塔,

經明萬曆年間泉州八級地震以及多次颱風的考驗,仍屹立不倒。

103.7.6.(17)泉州-開元寺.JPG

 

雙塔塔身浮雕精美 ~

103.7.6.(18)泉州-開元寺.JPG

 

一塵不染的菩提葉 ~

(真得很神奇吔!  導遊不說我們可能就不會知道了。)

103.7.6.(19)泉州-開元寺.JPG 

103.7.6.(20)泉州-開元寺.JPG

103.7.6.(21)泉州-開元寺.JPG

 

西塔仁壽塔 ~

103.7.6.(22)泉州-開元寺.JPG

 

來拍照留念囉!   不然就等同沒來過泉洲了喔!

103.7.6.(23)泉州-開元寺.JPG

103.7.6.(25)泉州-開元寺.JPG 

103.7.6.(27)泉州-開元寺.JPG

 

炎炎夏日,太陽太過於毒辣,導遊要我們在這裡先聽他講解。

103.7.6.(28)泉州-開元寺.JPG

103.7.6.(29)泉州-開元寺.JPG

 

從這個角度才能看到整個西塔仁寿塔 ~

103.7.6.(30)泉州-開元寺.JPG

103.7.6.(31)泉州-開元寺.GIF

 

再來一張獨照吧!

103.7.6.(32)泉州-開元寺.JPG

 

領隊-王小姐也替我們全家合照 ~

103.7.6.(33)泉州-開元寺.JPG

 

眼前這座大雄寶殿,因傳說建殿之時有紫雲蓋地,所以又叫紫雲大殿。

大殿上方這塊巨匾寫有“桑蓮法界”四個魏碑風格的大亨,以應桑開白蓮之說。

早在唐朝初期,泉州已盛產絲綢,

這片地原是大財主黃守恭的桑樹園,後來捐給匡護大師建寺。

103.7.6.(36)泉州-開元寺.JPG

 

關於這件事,有一個很動人的傳說:

一天,黃守恭夢見有一個僧人向他募地建寺,他說等桑樹開白蓮花後就獻地結緣,

幾天后,滿園桑樹果然都開出白蓮花,

黃守恭深被無邊佛法所感動,把這片桑樹園捐獻出來。

其實,黃守恭本為樂善好施之人,桑開白蓮之說乃是人們敬慕佛祖,附會而成,

但這一神奇的傳說卻為泉州人民所津津樂道,世代相傳,

因而開元寺也得了“桑蓮法界”的美稱。

103.7.6.(37)泉州-開元寺.JPG

 

大雄寶殿始建於唐朝垂拱二年(西元686年),

先後經過唐、南宋、元、明幾次受災與重建,

現存建築物是明代崇禎十年(西元1637年)遺物。

大殿通高20米,面寬九間,進深六間,面積達1387.75平方米,

大殿出拱深遠,外觀雄渾,保存唐朝宏模巨制、巍峨壯觀的建築風格。

103.7.6.(38)泉州-開元寺.JPG

103.7.6.(39)泉州-開元寺.JPG

103.7.6.(40)泉州-開元寺.JPG

 

大殿正中供奉的是御賜佛像毗盧遮那佛,漢譯大日如來,是佛教密宗的最高神抵,

其兩旁是五代王審邽修大殿時增塑的四尊大佛,

依次為東方香積世界阿閦佛,南方歡喜世界是寶生佛,

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北方蓮花世界成就佛,合稱五方佛,也叫五智如來。

這五尊大佛金光閃爍,衣紋清晰,神容慈祥,法相莊嚴,

雙手分別作說法、施與、接引、禪定等相,工藝精巧,令人嘆絕,

五方佛的脅侍有文殊、普賢、阿難、迦葉以及觀音、勢至、韋馱、關羽、

梵王、帝釋等諸天菩薩、護法神將共 10尊。

103.7.6.(41)泉州-開元寺.JPG

103.7.6.(44)泉州-開元寺.JPG

 

在大殿後正中供奉著密宗六觀音的首座聖觀音以及善才、龍女和兩翼神態各異的十八羅漢。

開元寺歷代住持皈宗不一:有法相宗、律宗、凈土宗、密宗、禪宗等宗派,

而大殿卻能保持這種罕見的規制,這既值得誇耀,也是值得研究的。

103.7.6.(43)泉州-開元寺.JPG

 

大雄寶殿還有一個“百柱殿”的雅稱 ~

全殿原計劃設立柱子一百根,後來因為需要放置佛像和騰出給佛教徒朝拜的地方,

便加長了珩梁,減少了立柱,成為86根柱子的“百柱殿”。

崇禎十年(西元1637年)右參政、按察使曾櫻與總兵鄭芝龍重修開元寺紫雲大殿時,

將其中木柱全部換成石柱,百柱殿的柱子形式豐富多彩,

有宋、元、明各時期的海棠花式柱、圓柱、方柱、楞梭柱、蟠龍柱等,

尤其是殿後廊檐間那對16角形輝綠岩石柱,

雕刻著古代印度和錫蘭流傳的古印度教大神克裏希那的故事和花卉圖案24幅,

它與殿前月臺須彌座束腰處的72幅輝綠岩獅身人面像和獅子浮雕,

同為修殿時從已毀的元代主印教寺移來的。

它們是宋元時期泉州海外交通繁榮發達,中外文化友好交流的歷史見證。

103.7.6.(45)泉州-開元寺.JPG

103.7.6.(46)泉州-開元寺.JPG

103.7.6.(47)泉州-開元寺.JPG

 

百柱殿的後側西邊,是據說開過白蓮花的千年老桑樹,即“桑蓬古跡”,

看到它老態龍鍾的樣子,大家都相信它已有一千多歲高齡了,

對其是否開過白蓮花大多不去追究了。

103.7.6.(48)泉州-開元寺.JPG

103.7.6.(49)泉州-開元寺.JPG

 

不過,在老桑樹下,立有一塊古老的石碑,言之鑿鑿,似乎確有其事。

在 1925年的一次雷雨中,老桑樹被雷電一劈為三,其中一技墜落在地上,

於是僧人們將其用一塊花崗岩托起,

並鐫一對聯“此對生蓮垂拱二年,支令勿壞以全其天 “,

老桑樹果然奇跡般地活了下來,而且枝繁葉茂,青春煥發。

103.7.6.(50)泉州-開元寺.JPG

 

前幾年,大風將樹于從托石上吹落地,末等人們再次扶植,它已落地生根了。

如今,“三樹同根”的老桑樹猶如一朵盛開的花朵,

向著北、東、南三個方向延伸開去,一年四季,鬱鬱青青。

103.7.6.(51)泉州-開元寺.JPG

 

一般來說桑樹的樹齡有200歲就很了不起了,更不用說這棵千年桑樹,

因為桑樹維護不易,很容易遭受到蟲子來蛀食樹幹,導致桑樹死亡,

所以這棵千年桑樹還能存活到現在,簡直是奇蹟呀!

小磨菇和偶V兩人和千年老桑樹合照一張 ~

103.7.6.(52)泉州-開元寺.JPG

103.7.6.(54)泉州-開元寺.JPG

 

參觀完泉洲-開元寺之後,我們都快熱到中暑了,

看到一旁的攤販有賣王老吉涼茶,二話不多說就先買來解暑吧!

(看到沒,小磨菇和偶V兩人的臉都熱到發紅了。)

103.7.6.(55)泉州-開元寺.JPG  

 

“佛國名傳久,桑蓮獨擅聲”,泉州開元寺以其悠久的歷史,神奇的傳說,

獨特的規制,巧妙的建築、珍貴的文物、優美的藝術和卓越的聲譽,

正吸引著成千上萬的僧民信眾和十方遊客前來禮朝膜拜,旅遊觀光,

其開元寺內最具代表性的參觀文物有三寶-東西塔、聖觀音、千年老桑樹,

都是值得我們去欣賞參觀的古物......

 

 

                                         2014.7.6.在泉洲開元寺欣賞古文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磨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