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跳峽,中國最深的峽谷之一。
在雲南省玉龍納西族自治縣(原麗江納西族自治縣)龍蟠鄉東北,
2005年10月23日,金沙江虎跳峽被評選為中國最美的十大峽谷之一。
虎跳峽位於距離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縣城60公里處,
距中甸縣城(香格里拉縣)105公里,距長江第一灣35公里,
為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3段,共18處險灘。
江面最窄處僅30餘米,江水被玉龍、哈巴兩大雪山所挾峙,
海拔高差3900多米,峽谷之深,位居世界前列。
峽谷長16公里,南岸玉龍雪山主峰海拔5596米,
北岸中甸雪山海拔5396米,
水勢洶湧,聲聞數里,為世界上最深的大峽谷之一。
虎跳峽處於香格里拉和麗江的交界地帶 ~
雖然虎跳峽分為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三段,
但大多旅行團只會到上虎跳,
上虎跳其實分屬於香格里拉縣的上虎跳,
和較新的、屬於麗江縣的上虎跳,
現時旅行團和散客到的仍以香格里拉縣的上虎跳為參觀景點;
兩個景區其實是在江的兩邊看同一塊虎跳石,
雖然只是一江之隔,但除非你能像傳說中的老虎一躍而過,
否則要繞約 20 公里的路才能到對岸。
小磨菇在玉龍雪山搭乘大索道時,
同一車廂的乘客在前一天就遊覽虎跳峽了,
也告訴我們從麗江縣這邊進入,
只須從停車場走約2公里平坦的棧道就能抵達,
而從香格里拉縣這邊進入的話,
就要走下落差100米的石階,參觀完後再走回,
聽起來似乎是麗江縣這邊比較輕鬆好走,也比較不耗體力,
但是,我們無從選擇,
只能乖乖的跟著導遊從香格里拉縣這邊走那100米階梯。
小磨菇先在這兒拍張照 ~
由於我們是從香格里拉這頭進入虎跳峽,
所以會有很多的階梯要爬 ...
如果自己覺得身體無法附和的話,不仿考慮花錢坐這矯子囉!
而小磨菇在自我評估之後,覺得應該還能應付這些階梯,
所以就沒多花錢去坐這給人抬的轎子了。
虎跳峽,一向以“險”而聞名天下。
這裡首先是山險。峽谷兩岸,高山聳峙。
東有玉龍山,終年披雲戴雪,銀峰插天,主峰海拔高達5596米,
山腰怪石鑔峨,古藤盤結,山腳壁立,直插江底,虎嘯猿啼,狼豹出没;
西有哈巴雪山,崢嶸突冗,山腰間有台地,山腳為陡峻懸崖。
西岸山峰,高出江面3000米以上。
中國大陸的三峽,世稱壯觀,它的江面與峰頂高差,僅1500米。
美國的地獄峽谷,世界著名,最大高差,也僅2400米,它的深邃,可以想見!
虎跳峽不僅深,而且窄,許多地方,双峰欲合,如門半開;
身入谷中,看天一條縫,看江一條龍;頭頂絕壁,腳临激流,令人心驚膽戰。
其次是水險,由於山岩的斷層塌陷,造成無數石梁跌坎,
加之兩岸山坡陡峻,岩石壁立,山石風化,巨石常崩塌谷底,
形成江中礁石林立,犬牙交錯,險灘密布,飛瀑薈萃。
從上虎跳峽至下峽口,落差達210米,平均每公里14米,
江流特急,不少段落,每秒達六至八米。
因而江水態勢,瞬息萬變,或狂馳怒號,石亂水激,雪浪翻飛,
或旋渦漫捲,飛瀑轟鳴,霧氣空濛。構成世上罕見的山水奇觀。
還在生氣的偶V ~
小磨菇也在這兒照張相留念 ~
哇 ~ 下頭的人好多唷!
還好現在是往下走,所以並不會太累或者是太喘 ...
越往下走,江水波濤洶湧的水聲也越來越大聲了。
虎跳石和對岸的橋 ~
上虎跳是峽谷中最窄的一段,離公路邊的虎跳峽鎮9公里,
其江心雄踞一塊巨石,横卧中流,如一道跌瀑高坎陡立眼前,
把激流一分為二,驚濤震天。
傳說曾有一猛虎借江心這塊巨石,從玉龍雪山一側,
一躍而跳到哈巴雪山,故此石取名虎跳石。
虎跳石在驚濤駭浪的江水中任由洶湧的江水拍打著 ~
臨江水最湍急之處,有一隻猛虎的雕像 ~
小磨菇在這雕像前拍照留念 ~
這江水真是波濤洶湧如萬馬奔騰,非常壯觀。
虎跳峽的形成,當地民間流傳着一個優美的故事:
三姐妹長大了,相約外出擇婿,父母又急又氣,要玉龍、哈巴去追趕。
玉龍帶着十三把劍,哈巴挎着十二張弓,抄小路來到麗江,
面對面坐着輪流守候,並約定誰放過三姐妹,就要被砍頭。
輪到哈巴看守時,玉龍剛睡着,金沙姑娘就來了,
去路被兩個哥哥擋住了,怎麼辦呢?
聰明的金沙姑娘想起了哈巴有愛打瞌睡的毛病,
便邊走邊唱,一連唱了十八首歌,
婉轉動人的歌聲果然使哈巴聽得入了迷,漸漸睡著了。
金沙姑娘瞅准這一機會,
終於從兩個哥哥的腳邊猛沖過去,大聲歡笑着飛奔而去;
玉龍醒來見此情景,又氣又悲,
氣的是金沙姑娘已經走遠,悲的是哈巴兄弟要被砍頭。
他不能違反約法,抽出長劍砍下了哈巴的頭,
隨即轉過背去痛哭,兩股淚水化成了白水和黑水,
哈巴的十二張弓變成了虎跳峽西岸的二十四道彎,
哈巴的頭落在江中變成了虎跳石。
這個神話故事,以豐富的想象解釋自然,至今仍有感人的魅力。
現在人們已知,金沙江流域在距今大約2億年前形成陸地後,
仍在斷斷續續地經歷了多次地殼擠壓上升、褶皺、斷裂和地震、大滑坡等變化。
雄偉險峻的虎跳峽,就是玉龍雪山大規模上升過程中金沙江強烈下切後的產物。
流傳在藏族中的故事 ~
2013.8.6.遊覽中國最深的峽谷之一 - 「虎跳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