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府城素以擁有名勝古蹟聞名,
如赤崁樓、孔廟、延平郡王祠、
安平古堡和億載金城等古蹟,
但這些古蹟大部份小磨菇都已去參觀過了,
所以小磨菇的這趟台南之旅
就不安排這些曾經去過的景點囉!
這天小磨菇不小心踏進「安平樹屋」,
驀然有驚見吳哥窟塔-普倫寺影像的驚豔。
小磨菇三人共買了二張門票,
一張全票是老公的、一張半票是偶V的,
那小磨菇沒買門票怎麼進去呢?
喔 ~ 原來小磨菇有「志工榮譽証」
所以憑志工証即可進入參觀。 YA ~
一進入景區就先看到一棟黃色的建築物,
牆壁上頭寫著「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
奇怪的不是黃色的建築物,而是有一棵的雞蛋樹,
居然從屋內竄了出來,跟這建築形成了強列對比。
吳哥窟塔普倫寺是電影《古墓奇兵》的一景,
張牙舞爪的樹幹從高大的城牆隙縫中強悍地探頭而出,
粗壯的樹根也狠狠地環抱住城牆累累的石塊,
呈現出欲意將城牆整個吞噬和迸裂的霸氣,
這樣的畫面被秀氣地移植到台南「安平樹屋」。
偶V和「白白」與安平樹屋合照一張。
母女二人合照一張吧!
樹幹、樹枝和樹根同樣的穿牆越壁,氣勢十足,
只不過厚厚的城牆變成薄薄的紅磚屋,
同樣地,枝幹也纖細很多,
屬於袖型的塔普倫寺圖像縮影,
雖然如此,但那種孤寂、荒涼帶點
詭譎的氛圍,卻是並無二致。
樹屋內還有一些的簡介可以了解 ~
安平樹屋另一個和塔普倫寺差異之處,
在於老倉庫沒有城牆的厚實、堅固,
所以雖然榕樹並不粗壯,
但已足以將倉庫摧枯拉朽地使其傾頽歪斜,
與塔普倫寺相比之下
屬於稚齡級的榕樹雖然不高不強壯,
但也足以挺拔地穿頂破屋而出,
讓灑進屋內的陽光滋養茁壯的樹根。
榕樹的威力,
偶V和白白都忍不住上前想摸一把。
榕樹的氣根從屋頂整個吞噬倉庫 ~
咦!那不是小磨菇嗎?
(在玩躲貓貓是不是呀!)
才不是呢?是因為氣根擋住去路,
小磨菇只好側身而過,
當下卻有進入叢林冒險的幻象。
抬頭只見牆壁上布滿粗細不一的氣根,
乍看好像一幅浮雕作品,
說不出像什麼,只是一些橫七豎八的線條,
但也呈現不規則的美感。
安平樹屋外的空地,已被鋪上翠綠的草皮,
空曠的空間適合探險過後的情緒緩和。
安平樹屋原為「德記洋行」的老倉庫,
因荒廢多年、久無人跡,
導致瓦殘牆頽,蔓草叢生,
早年未經整理時是一片荒蕪淒涼的景象,
有點像傳言中的鬼屋,
整理後才發現倉庫裡
有好多棵百年老榕樹宛如脫疆野馬,
在屋裡盤根錯節、恣意橫生,
氣根在屋頂及牆壁攀附成長,
形成了「我樹中有泥,泥牆中有我」的「樹屋」,
枝繁葉茂的榕樹與倉庫建築物互相推擠、糾纏不清,
使得原本平淡無奇的倉庫,
成為一個充滿弔詭的探險空間。
踏上台南市政府在不影響景觀和破壞建物的情況下,
所特別搭建的空中木棧道上穿梭,
可以貼近直視屋頂開花的殘破,
那穿屋而出的榕樹華蓋,張開來真的像朵花。
不是已經有寫「小心碰撞」的字嗎?
我家偶V還真笨,居然會撞上去。
往下俯瞰,那遍地蔓延的氣根,
也像電影《異形》般無所不在又四處延伸地像網,
在底下走動的遊客,有隨時被捲沒的幻覺,
可是在底下拍照遊客卻樂在其中,
這畫面看起來真詭異,不過還真的蠻特別的。
榕樹穿屋而出,有極欲汲取日月精華的詭譎。
榕樹氣根從屋頂整個吞噬倉庫 ~
偶V走累了,在這涼椅上休息片刻。
整個樹屋都參觀完後,
走到這兒才發現這裡才是參觀安平樹屋的入口處。
在參觀完安平樹屋後,
小磨菇三人來到了位於樹屋旁的「德記洋行」。
德記洋行為同志 6 年 ( 1867 年 ) 英商所設,
經營茶葉出口貿易,並辦保險及銀行代理。
與當時英商怡記、和記、美商唻記和德商東興記,
合稱「安平五洋行」,最負盛名。
日治時期館舍售予日本鹽業會社;
大戰後,為台灣製鹽總廠接收。
民國 68 年,由台南市政府
規劃為「台灣開拓史料蠟像館」。
臭偶V把白白放在頭上合照一張
小磨菇也要來照一張 ~
今日德記洋行外護圍牆,
兩層單棟的西式建築立於其中。
上、下層樓正面與兩側皆為磚砌七孔圓拱牆柱,
後有迴廊環繞以通室內。
上層正面門廊居中突出,樓梯延伸,直接上下。
圓拱連貫、迴廊通風,綠紬瓶欄、
白牆反光,散發熱帶風格。
二樓的「台灣開拓史料蠟像館」計分七室,
展示先住民平埔族守獵與織布、
先民渡海來台、國姓爺與荷蘭人締和談判、
早期私塾教育、早期晒鹽、
早期製糖、早期的農耕與收穫等主題。
進入蠟像館前的一幅壁畫 (荷蘭的春天) 很吸睛喔!
蠟像館栩栩如生,史蹟歷歷可數,宛如重演一般。
這是展區內所展示的 - 三寸金蓮鞋
2012.07.20.到安平樹屋 & 德記洋行一遊
安平樹屋 & 德記洋行
票價: 全票 $ 50 元、半票 (包含十二歲以下兒童) $ 25 元。
地址:台南市安平區古堡街 108 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