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在僑福樓參觀時,就覺得這土樓的建造還真是特別,令人大開眼界,
走出了僑福樓之後,地陪-小江領著我們在僑福樓和承啟樓之間的空地上,
先來個參觀前的大緻講解介紹,這樣進入到承啟樓才能夠很快的就了解,
此時,小江也不忘要我們猜猜看是圓形,還是方形的土樓較多,
不少人的答案都是圓形的土樓多(那也包括小磨菇在內),
但事實上是方形的土樓比較多,因為方形的土樓比較好蓋,您覺得呢?!
相傳建造中有感於老天相助又名天助樓,亦被稱為「土樓王」。
2001年先後被列為第五批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和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傳從明崇禎年間破土奠基,至清康熙年間竣工,曆世3代,
閱時半個世紀,其規模巨大,造型造型奇特,
古色古香,充滿濃鬱的鄉土氣息,
“高四層,樓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間;
圓中圓,圈套圈,曆經滄桑三百年”,這是對該樓的生動寫照。
1986年,中國郵電部發行了一套“中國民居”郵票,
其中福建民居就是一座環環相連的土樓,
這座土樓就是如今聞名遐邇的承啟樓,
承啟樓是一座城堡 ─ 一座家族之城。
郵票是“國家的名片”,影響力十分深遠,
龐大的承啟樓正是借助這方寸的郵票名颺四海。
在高北土樓群裡有“土樓之王”美譽的承啟樓,
是高頭江姓第十五代世祖 江集成(1635年~1719年)所建的,
裡面分成四等份來給他的四個兒子,而剛好有了東南西北門,
而下圖中的門是那個方位的門,小磨菇就忘記了啦!
反正不會是南門,因為承啟樓的大門就是南門。
三樓以上才有可向外推開的窗戶 ~
四個樓層的土樓 ~
一樓為廚房、二樓為糧倉、三四樓為臥房。
牆面上有許多小小洞的洞口,
旁邊還稍有被燻黑的跡象,
那就是土樓一樓廚房的排煙孔。
相傳在建造過程中,凡是夯牆時間均爲晴天,
直到下牆枋出水後,天才下雨,
承啟樓人有感於老天相助,所以又把承啟樓稱作“天助樓”。
看看小磨菇站在土樓外圍牆邊,是顯得多麼小呀!
承啟樓的正門 ~
承啟樓的樓名是今人江靜波教授補題,
樓門聯是:“承前祖德勤和儉,啟後孫謀讀與耕。”
進入了承啟樓後,可以看見一旁牆面上貼著滿滿的公告事項。
承啟樓直徑73米,外牆周長1915米,走廊周長229.34米,全樓爲三圈一中心,
外圈4層,高16.4米,每層設72個房間;第二圈二層,每層設40個房間;
第三圈為單層,設32個房間,中心為祖堂,全樓共有400個房間,
3個大門,2口水井,整個建築占地面積5376.17平方米。
全樓住著60餘戶,400餘人。三環主樓層層疊套,中心位置聳立著一座祖堂。
承啟樓以它高大、厚重、粗獷、雄偉的建築風格,
和庭園院落端莊麗脱的造型藝術,
融與如詩的山鄉神韻,讓無數參觀者歎爲觀止,
台灣小人國和深圳錦繡中華都有承啟樓模型。
1981年被收入中國名勝辭典,號稱“土樓王”,
此時,小江正在告訴我們旁邊這就是他們洗澡方便的廁所。
洗澡間 ~
1986年,中國郵電部發行一組中國民居系列郵票,
其中福建民居郵票就是以承啟樓爲圖案,該郵票在日本評爲當年最佳郵票。
承啟樓外環樓高四層,每層用抬梁式木構架鑲嵌泥磚分隔成72開間;
第一、二層外牆不開窗,隻在内牆開一小窗,從天井采光;
一層是廚房,二層是糧倉;三、四層是臥室;
各層都有一條内向挑出的環形通道,並有四道樓梯,對稱分布於樓内四個方向。
第二環樓兩層,每層40個房間,第三環樓爲單層,有32個房間,中心是祖堂。
三環樓就像三員大將緊緊守護着祖堂。這就是土樓大王的威儀,莊重而又壯觀。
外環與二環之間 ~
樓梯4部,400個房間,
承啟樓最多的時候住過80多戶人家,800多人。
承啟樓裡有一副堂聯:
“一本所生,親疏無多,何須待分你我;
共樓居住,出入相見,最宜注重人倫。”
所描繪的正是一樓人和睦相處、其樂融融的動人情景。
水井 ~
這裡是祖祠,是全樓的中心點,
是祭祀敬神、宗族議事、婚喪喜慶、宴請賓客的活動中心。
最有名的是兩側柱子上的一副對聯:
一本所生,親疏無多,何以太分你我;共樓居住,出入相見 ,最宜重法人倫。
自此可以看出過去家族間有一股無形的力量緊緊地維繫著這個大家庭。
無限延伸的弧形,深遠而幽靜。
一樓突出走廊的是碗櫥 ~
二環與三環間的通道 ~
走入承啟樓裡,就如同進入一個大迷宮,稍不留心就會迷失在裡面,
所以小江要我們跟緊她,以免在承啟樓裡迷路了。 哈 ~
牆面上的這個小洞可是夜晚時,放置燭火照明的地方。
厚實的牆面 ~
為了防禦敵人,所特別設計的門閥。
在承啟樓內跟著小江四處走著也看了不少的土樓建築特色,
感覺相當特別有趣,但要小磨菇住在土樓裡,那就再說了,
因為裡頭的環境並不是很優,衛生條件也不盡理想,
還是來參觀看看就行了,千萬別跟自個過不去呀!
2014.7.7.參觀了圓樓之王的承啟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