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了永定高北土樓群景區後,先在景區附近的餐館享用道地的土樓風味餐,
也因為我們少了個南溪土樓群可以走訪參觀,但也沒有必要浪費時間耗在這裡,
於是我們就提早半天的時間趕回了廈門這裡繁華熱鬧的大都市來,
來到了廈門後就直接驅車前往由陳嘉庚先生所創辦的集美學村參觀,
只是天氣過於炎熱,走沒三兩下就揮汗如雨難受得很...
最後大家也都躲在樹下聽導遊為我們講解集美學村及陳嘉庚先生的故事。
首先先來說說陳嘉庚先生的故事吧!
陳嘉庚先生生於1874年生於廈門集美,
十七歲時到新加坡父親經營的『順安號』米店工作,
他三十一歲那年(1905年),米店歇業,
於是自立門戶,創設『新利川黃梨廠』,生產鳯梨罐頭,
後又繼承遺產,取得也是生產鳯梨罐頭的「日新公司」,
因獲巨利,遂又開設『遷益號』米店,並涉足橡膠種植業。
1925年時擁有一萬五千英畝的橡膠園,
並擴展業務到橡膠產品的製造,
如輪胎、橡膠鞋等,因此被稱之為「橡膠大王」,
此外還經營鳯梨罐頭、冰糖、肥皂、藥品及皮革等多種產業,
銷售點遍佈東南亞各大城市及香港、上海、廈門及廣州等地,
其經濟實力雄霸整個馬來西亞半島。
陳嘉庚先生雖然身在南洋,卻心繫中國,其鴻鵠之志不在發財而在報國,
他深感「國家之富強,全在於國民,國民之發展,全在於教育,教育是立國之本。」
抱著「企業可以收盡,學校不可以停辦。」的宗旨,
堅持「錢由我辛苦得來,當由我慷慨捐出,不遺子孫。」的原則,傾資興學。
陳嘉庚生先在20歲時就開始捐資在家鄉集美創辦學塾,
從1913年,他和其胞弟陳敬賢先生一起創辦集美第一所小學開始,
他先後創辦女小、幼師、女師、師範、中學和水產、航海、農林、商貿等專科學校;
他在集美,從學齡前到高等專科教育,共創建了十二所院校外,
也設立科學館、圖書館和醫院,形成規模十分龐大的集美學村。
由於痛感福建文化教育的落後和人才的匱乏,
於1921年獨資創辦了廈門大學......中國第一所華僑創辦的大學。
為保證興建學校費用,他把國外所有不動產:七千畝橡膠園
和店屋貨棧以及五十萬平方英尺的地皮,均做為集美學校的基金。
其實在家鄉興學同時,他也在新加坡倡辦和贊助很多學校,嘉惠海內外無數學子。
躲在樹蔭下的小磨菇一邊聽著導遊講解,一邊順便拍拍照留念。
1961年陳嘉庚先生病逝於北京,享年88歲。
為了感念陳嘉庚先生興學時間之長、辦學範圍之廣、
捐資數目之多、辦學毅力之強、興學用心之苦,
每逢清明節,全廈門市學校均會代表前往陳先生墓前祭拜,以示尊崇。
集美學村前後耗資一憶多元,譽滿東南亞,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目前,
集美學村的總建築面積達一萬多平方米,擁有在校師生一萬餘人。
另外為了學生的休閒著想,陳嘉庚先生還建造了 - 龍舟池,
讓學生們可以下去游泳、玩水等,而不玩水的就坐在岸邊看看書吧!
而且每年端午節都舉辦相當規模的民俗活動 - 賽龍舟,
到時金鼓齊鳴、南曲悠揚、波光色影、人聲鼎沸,別具一番風情呀!
想想能在這兒讀書的學生們還挺幸福的呢!
其實陳嘉庚先生生前有個志願:為了召喚海外親人不忘故鄉、熱愛祖國,
歸來有個聚會的地方,想在故居前面建一座“歸來堂”,建築費用不超過三萬元。
周恩來總理在陳老先生逝世後,獲悉這一情況,認為這個意義重大,
指示要實現陳先生意願並擴大建造規模,以為永久紀念。
歸來堂的簡介 ~
在歸來堂前的歸來園是為了紀念陳嘉庚先生創辦集美學校七十周年而建,
是一個占地14畝的花園,花園內豎有陳嘉庚先生銅製立像。
銅像約1頓重,高2.3米,基座高2.6米。
銅像屹立在“歸來堂”前後部正中央,銅像背景為一個高3米寛7米的花崗岩屏像,
上面鐫刻著「毛澤東」題詞:“華僑領袖,民族光輝”八個鎦金大字。
銅像左右兩側為綠樹、草地和花卉,正前方為方块石磚舖設的大道,通向歸來的遠方。
陳嘉庚先生銅像 ~
歸來堂前有大花園,稱歸來園,與集美中學相鄰,
園中水榭亭台,綠葉成蔭,椰影參天,樹蘭幽香撲鼻,環境清幽,
只可惜現在正逢暑假期間,來訪的遊客絡繹不絕,少了寧靜的美感。
天氣雖然酷熱難耐,小磨菇也還是要來拍一些相片做紀念。
熱到快發昏的小磨菇居然還能苦中作樂 ~
偶V也被小磨菇叫來拍照 ~
親愛的老公也不能遺漏...
偶V也幫我和老公合照一張 ~
然後倆人再來照個母女情深的照片 ~
陳嘉庚先生的故居就在歸來堂的後方,是一棟兩層樓白色南洋式建築,
只可惜導遊只在樹下替我們講解,並沒有要帶我們去參觀的意思,
沒辦法,誰叫我們的行程表裡沒有參觀陳嘉庚先生故居的景點。
如今歸來堂已被例為文物保護重點之一
歸來堂的興建是為提供陳嘉庚海外子孫歸鄉時居住,
期望此棟閩南式風格庭院式建築能招喚海外子孫,
不忘故土、不忘家鄉、不忘祖國。
但因為這建築如此的特殊,反倒像是寺廟一般,
害得陳先生的後代子孫都不敢居住。
說真得,當時是誰設計這樣的房舍要給陳先生後代子孫居住的,
弄到現在這些後代的子孫回來廈門時,都得住在飯店裡,
而這間歸來堂也只能在這裡供遊客們參觀了。
偶V開心的比著「Y」 ~
環境真得非常的清幽 ~
怎麼看都覺得這像是一間廟宇,難怪後代子孫不敢住進去。
歸來堂建於1962年,內有廳堂和十多間廂房。
白石砌牆,綠瓦蓋頂;是具有閩南特色的代表性建築。
歸來堂前的兩隻石獅子 ~
具有閩南特色的建築一景 ~
其實,無論是集美學村或廈門的建築物均呈中西文化合併的特色,
即陳嘉庚先生所謂的「身穿西服,頭戴斗笠」的「嘉庚風格」。
2014.7.7.參觀陳嘉庚先生所創辦的集美學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