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福建廈門,就得一定要去有“海上花園”之譽的「鼓浪嶼」,
「鼓浪嶼」在廈門最主要的旅遊景點之一,所以我們都非常的期待,
但來鼓浪與旅遊的觀光人潮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再加上天氣炎熱難耐,都讓小磨菇有些吃不消呀!
下了遊覽車後,我們一行人都跟著導遊的腳步往渡船碼頭去,
但這條步道可不遠呢?! 走了將近快一公里的路才抵達碼頭,
還好沿上都有不少像這樣的藝術裝飾物能欣賞,才不致於太過無趣。
停靠在海岸邊的渡輪和快艇 ~
近在咫尺的鼓浪嶼 ~
走了好一會兒後,我們終於走到了廈門輪渡碼頭來了。
然後,導遊要我們這一行人在樹下等他去買船票。
才早上九點多而已,就有這麼多的遊客要去鼓浪嶼,實在是太可怕了。
等了一下下,導遊已將船票買好了,且要我們跟著他別弄丟了,
因為這裡的遊客實在是太多了,一不小心沒跟好可能就會脫隊,
首先,我們跟著導遊先生往「1號廳」的輪船渡船口裡走。
接著要通過這個驗票口閘門,才能去搭乘渡輪前往鼓浪嶼。
您以為通過了驗票口閘門就能馬上搭乘渡輪,那就大錯特錯,
因為還得在這裡等渡輪上的所有乘客都下船後,才能輪得到我們上船,
所以就要看這上方的燈號來判定我們是否可以前進。
好不容易等到通行的綠燈亮起,柵門打開後,
一大群的遊客就一窩蜂的往前擠,那畫面想想還真是恐怖。
踏進了渡輪後,我們就像是沙丁魚一般的擠在船艙內。
只能免強的抓著上方的這玩意不讓自己跌倒 ~
(其實渡輪開得不快,船艙內也擠滿了遊客,不至於會跌倒啦!)
如果不想待在一樓的船艙內的話,
可以再自費一元登上二樓的雅座欣賞風景,
可是導遊先生告訴我們大家,
渡輪行駛的時間也不過就五分鐘的時間而已,
真得沒有必要去浪費錢上去二樓看風景。
渡輪行駛中,小磨菇透過前方遊客之間的縫隙,照了些相片留念。
天啊! 這艘船擠了滿滿的人吔! 有點傻眼...
不過沒一會兒,小磨菇就馬上連想到,我們搭乘的這艘渡輪也是否如此。
快到鼓浪嶼這邊的碼頭了......
只是這海堤邊的步道怎麼都是人呀!
下了渡輪後,我們依照導遊所說的出口方向走出來集合。
「Y」~ 終於登上了鼓浪嶼...
鼓浪嶼原名圓沙洲、圓洲仔,
因海西南有海蝕洞受浪潮沖擊,聲如擂鼓,明朝雅化爲今名。
由於歷史原因,中外風格各異的建築物在此地被完好地匯集、保留,
並有“萬國建築博覽”之稱。
小島還是音樂的沃土,人才輩出,鋼琴擁有密度居全國之冠,
與廈門島隻隔一條寬600米的鷺江,輪渡5分鍾可達。
面積1.87平方公里,2萬多人,現爲思明區所轄,
島上氣候宜人、四季如春,無車馬喧囂,有鳥語花香,素有“海上花園”之譽。
鼓浪嶼島上有四個碼頭,但一般遊客只能從這個三丘田碼頭進出。
鼓浪嶼主要觀光景點有日光岩、菽莊花園、皓月園,毓園、環島路、
鼓浪石、博物館、鄭成功紀念館、海底世界和天然海濱浴場等,
融歷史、人文和自然景觀於一體,爲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福建“十佳”風景區之首,全國35個著名景點之一。
隨著廈門經濟特區的騰飛,鼓浪嶼各種旅遊配套服務設施日臻完善,
成爲觀光、度假、旅遊、購物、休閒、娛樂爲一體的綜合性的海島風景文化旅遊區。
2007年5月8日,廈門市鼓浪嶼風景名勝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爲國家5A級旅遊景區。
鼓浪嶼位於廈門島西南,與廈門市區隔海(500餘米)相望,
她像一塊晶瑩的碧玉,鑲嵌在廈門島外碧波萬頃的海面上,
被譽爲“東南亞的一顆海上明珠”。
鼓浪嶼原名“圓沙洲”,又叫“圓洲仔”,最初隻是一個半漁半耕的村落,
元朝末年,才有李代家庭逐步上島開發。
因海灘上有一塊二米多高、中有洞穴的礁石,
風浪沖擊時發出略略之聲,酷似鼓聲,被人稱爲“鼓浪石”,
島也因之得名爲“鼓浪嶼”,並在明朝正式命名。
明萬曆三十年,漳泉名人丁一中在日光岩題刻“鼓浪洞天”。
至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鄭成功屯兵於此,訓練水師,使鼓浪嶼的聲名得以張布。
看一下這傘海的步道... 是不是真得很跨張,
小磨菇都快看不到前面的景緻,只能跟著同行團員的後面走著,
還好小磨菇還不算太矮,否則什麼美麗的風景都看不到,
就只能看著前面人家的屁股在前方晃動了, 哈哈哈 ~
(PS.小孩最可憐,什麼景都看不見,唯一看到的就是那會晃動的屁股了。)
島上運送物資的人力貨車 ~
這個是物資運送的專屬碼頭 ~
鼓浪嶼是一個沒有機動車的小島,全部要靠步行,
唯一可以乘坐代步的電頻車,但是很貴,要50元,
而且只在幾個重要景區門口停,不太划算,還是步行吧!
而我們則是沒得選擇,只能跟著導遊慢慢的步行欣賞,
只是天氣實在是太過於炎熱了,晒得小磨菇都快中暑了,
但不走就看不到鼓浪嶼那些別具一番風情的洋房建築,
小磨菇只好認命的跟在導遊後方慢慢的走著.....
廈門鼓浪嶼位於廈門市思明區、與廈門市區隔海相望,
是廈門西南方的一座小島嶼,當地居民擁有鋼琴及小提琴的數量為全中國之首,
是集歷史人文、建築景觀及音樂藝術的著名島嶼,
因此擁有「海上花園」、「鋼琴之島」、「音樂島」及「萬國建築博覽會」等美稱,
也在2005年被「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評為「中國最美的城區」;
鼓浪嶼內除了環島電頻車外,其餘車輛不能上島只能步行,因此又稱為「步行島」。
顯得相當冷清另一個輪渡碼頭 ~
如果這個輪渡碼頭有開放的話,
我們就不須要走那麼遠的一段路了,
只可惜的是事與願違,還是認命一點吧!
輪渡碼頭前的一個小廣場 ~
廈門是我國東南沿海的一個海港風景城市,
其西南一水之隔的鼓浪嶼,曆來屬於廈門的行政管轄範圍;
早在3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廈門島上就有人類生活,
唐中葉(公元8世紀前後)以後,來自中原的
陳、薛等家族先後遷居島上開發與生產,該島遂有"新城""嘉禾里"之地名。
宋、元時期,島上人煙漸繁,其北邊不遠的泉州港海上貿易的繁榮昌盛
進一步促進了廈門(時稱嘉禾嶼)社會經濟的發展。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六年(1279年)首次在島上設立"嘉禾千戶所"。
因爲目前有關文物、文獻資料不足,
宋、元以前鼓浪嶼的歷史已不可考,
由於鼓浪嶼四周的輪廓接近圓形,
因此民間相傳宋、元時期其地名爲"圓沙洲""圓洲仔"。
今之燕尾山在本世紀的地圖上曾被稱爲"洲仔尾山",
可以作爲鼓浪嶼古地名的一個考證根據。
明末,民族英雄鄭成功曾屯兵於此,日光岩上尚存水操台、石寨門故址。
1842年,鴉片戰爭後,英、美、法、日、德、西、葡、荷等13個國家
曾在島上設立領事館,同時,商人、傳教士、人販子紛紛踏上鼓浪嶼,
建公館、設教堂、辦洋行、建醫院、辦學校,炒地皮、販勞工,
成立"領事團",設"工部局"和"會審公堂",把鼓浪嶼變爲"公共租界",
一些華僑富商也相繼來興建住宅、别墅,辦電話、自來水事業;
1942年12月,日本獨占鼓浪嶼;
抗日戰爭勝利後,鼓浪嶼才結束一百多年殖民統治的歷史。
鼓浪嶼面積僅1.91平方公里,是廈門最大的一個衛星島,常住居民2萬人,
島上岩石崢嶸,挺拔雄秀,因長年受海浪撲打,
形成許多幽穀和峭崖,沙灘、礁石、峭壁、岩峰,相映成趣。
鼓典洋行(原德國領事館遺址) ~
現在在鼓浪嶼島上的領事館都已成了民宿或餐廳 ~
像是這間鼓典洋行除了賣些小飾品之外,還提供茶飲、黑啤的飲料。
鼓浪嶼街道短小,縱横交錯,清潔幽靜,空氣新鮮,
島上樹木蒼翠,繁花似錦,特别是小樓紅瓦與綠樹相映,顯得格外漂亮。
鼓浪嶼樓房鱗次櫛比,掩映在熱帶、亞熱林裡 ,
日光岩奇峰突起,群鷗騰飛……組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老公幫小磨菇照的相片 ~
看 ~ 這棟建築有沒有很像咱們台灣的紅毛城
古希臘的三大柱式陶立克、愛奧尼克、科林斯各展其姿,
羅馬式的圓柱,哥特式的尖頂,伊斯蘭圓頂,巴洛克式的浮雕,
門樓壁鑪、陽台、鉤欄、突拱窗,
爭相鬥妍,異彩紛呈,洋溢着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的色彩。
鼓浪嶼的導覽圖 ~
鼓浪嶼近代建築 - 日本領事館遺址
陳家園 ~
由門口向內看的一景 ~
在陳家園的門口前拍張照留念 ~
非常寧靜的一條小巷 ~
綠葉成蔭 ~
導遊一邊講解介紹,一邊帶著我們遊走在鼓浪嶼的小巷裡。
許家園 ~
鼓浪嶼曾是一個“萬國殖民地”,
有十四個國家設立領事館、割據地盤;
在鼓浪嶼的建築中,既有這些殖民者們蓋的洋房,
也有很多歸國華僑從國外歸來帶入的東南亞式樣,
也有很多當地人模倣周圍的洋房所建的房屋;
數十個國家各自建造房屋,增加了鼓浪嶼風格的多樣性,
表現出多種風格和形式的折衷。
想看更多鼓浪嶼建築之美,
就請繼續看下一篇的鼓浪嶼介紹囉!
2014.7.8.在廈門-鼓浪嶼欣賞各國的建築藝術之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