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稜郭是日本最後的內戰「箱館戰爭」的舞台,
現已開放成為著名的公園,全年有許多遊客造訪;
園內的博物館展示著當時的豐富史料,
及戰爭時使用的大炮等遺跡。
每年春天,1660株多的櫻花同時盛開,
是北海道內屈指可數的櫻花名勝。
五稜郭公園配置了獨特的「棱堡」設施,
外觀有5個突出的角,呈星狀因此被稱為「五稜郭」,
五稜郭是日本第一座西式城堡,
花了7年的歲月,方於1864年完工。
離開昆布館後,我們來到位於北海道的五稜郭公園,
一下遊覽車,就看到這個可眺望星形的展望塔台-五稜郭塔,
高度107m的展望塔台裡,可從90cm展望室看到
五稜郭、函館山到津輕海峽整個360度全視角,
如果對五稜郭歷史有興趣,也可前往歷史展示空間參觀。
其實小磨菇超想上去五稜郭塔眺望五星狀的五稜郭城塞,
但~ 很可惜的是,我們此趟旅遊行程中並沒有規劃,
所以無緣到五稜郭塔去參觀和眺望,真的相當可惜吔!
頓時有種“入寶山,卻空手而回”的感覺......
五稜郭公園裡面有防守戰事的五角形建築物,
全年有許多遊客造訪,
園內的博物館展示著當時的豐富史料,
及戰爭時使用的大砲等遺跡,
每年春天,1660株多的櫻花同時盛開,
是北海道內屈指可數的櫻花名勝。
導遊說這兩個人是德川家康舊幕府軍的主導者,
不肯投降明治新政府軍,
所以在這個五稜郭地方雙方交戰,
但是參戰的年輕人,看到城裡打戰的情況,
誤判自己這軍輸了,全員切腹自殺,
只剩幾個人沒有成功,
新政府追封這些自殺者為英雄,並立了英雄碑,
所以這個公園是當時“箱館戰爭的遺址”,
將他當成公園保存起來。
五稜郭是由護城河包圍的五芒星型堡壘
以及半月堡(馬出堡)組成,
堡壘內建有本壘(土壘),
內側則建有奉行所等建築物;
另外,郭外北邊則是役宅街。
現在國有土地面積,
連同郭內外總共為250,835.51平方公尺,
其中郭內則為約12平方公尺。
導遊介紹完,我們也要進入五稜郭公園參觀了,
在一之橋前有“五稜郭跡”的石碑。
我們也在這石碑前拍個照留念 ~
現在,郭外西南方的廣場與半月堡之間的一之橋、
半月堡和堡壘之間的二之橋和北面的裏門橋,總共建有3座橋,
但是半月堡的一之橋的反方向以及郭的東北面也分別建有橋樑。
一之橋與二之橋雖然和建築時一樣是平橋,
但是在1950年至1980年間為拱橋。
進入大手門後,左邊是本壘的石垣,
頂部建有突出部份,右邊深處則是見隱壘。
最初的「西洋法石垣御全備」計劃將堀和全部土壘均興建石垣,
但是由於費用高昂,加上切割石頭相當費時而打消念頭,
最終石垣只建於護城河、半月堡和郭內入口附近。
雖然使用了從函館山等地切割出來的石材,
但是護城河的石垣由於資金不足,
一部份改為使用赤川和龜田川的石頭,
其中部份可以在裏門橋側附近看到。
準備接二之橋 ~
圍繞五稜郭的護城河,
最大寬幅為30m,深度為4-5m。
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可租借小船繞城一周。
在二之橋上所欣賞到的景色 ~
小磨菇在二之橋上拍照留念 ~
站在二之橋上依舊可見高聳的五稜郭塔 ~
最初的「西洋法石垣御全備」計劃將堀和全部土壘均興建石垣,
但是由於費用高昂,加上切割石頭相當費時而打消念頭,
最終石垣只建於護城河、半月堡和郭內入口附近。
雖然使用了從函館山等地切割出來的石材,
但是護城河的石垣由於資金不足,
一部份改為使用赤川和龜田川的石頭,
其中部份可以在裏門橋側附近看到。
走過二之橋後,我們繼續往“箱館奉行所”前進。
走一小段路,就可以看到著名的建造人武田斐三郎的顯彰碑,
石碑位於郭內,於1963年時為了紀念五稜郭築城100週年而建,
由太田鶴堂題字,彫刻家鈴木達製作斐三郎的浮雕,
因口耳相傳之故,長年為人手觸摸,浮雕臉部特別光滑。
據說摸了他的頭部可以變聰明,
因此僅有頭部的地方被觀光客摸的金閃閃。
哈哈 ~ 我家偶V再過半年多就要學測了,
所以也來摸一摸,看看會不會因此變得更聰明,
然後順利考上自己理想中的大學。
江戶時代北方警備中心裡設置了奉行所,
起初在函館山山腳,幕末時期遷徒至此並重新修復,
負責箱館町內的警備功能、並與外國進行交涉事務。
箱館奉行所在箱館戰爭後曾遭解體,2010年恢復原貌。
遠遠的和箱館奉行所合照留念 ~
三人的自拍合照 ~
小磨菇和偶V兩人的母女合照 ~
偶V剛剛沒有個人獨照一張,
現在立馬補上一張。
幫偶V照完個人獨照後,
小磨菇又叫偶V幫我再照一張。呵 ~
此時,老公站在一旁無奈的表示,
您們母女倆人還要再照多久呀!
但是小磨菇完全不理會老公...
和偶V兩人拍完照,
然後再幫老公再照一張相留念,
這樣老公他就不會不耐煩,反而會更高興...
日本在締結了美日親善條約之後,開放箱館港,
為了強化防衛同時解決政府機關的遷移問題,
江戶幕府征夷大將軍德川家定下令建造五稜郭,
並由西洋軍事學者武田斐三郎負責設計,
武田斐三郎採用了歐洲「棱堡式」築城格式,
以大炮作為戰鬥的主力,因此將城堡配置為星型;
當初是為了對抗外國的威脅,但威脅逐漸稀少後,
宣揚國家的威信成了建築的目的,
直到被明治新政府承繼為止。
屋根瓦為紅褐色系四種顏色的屋瓦,
而屋頂棟樑的兩端裝飾性板塊稱之為鬼板,
鬼板寬約4m、高2m、重達400kg。
太鼓櫓 ~
擊打太鼓時,可告知時間,同時可監視港口動態。
忠於史料重現江戶時代的建築物 - 箱館奉行所
箱館奉行所是五稜郭公園內的重要參觀景點,
可是,要門票...
再加上我們的參觀時間不夠,沒辦法進入參觀。
五棱城郭作為蝦夷的中心地帶,地位十分重要,
但1868年(日本明治元年)10月,
被榎本武揚等率領的舊幕府軍佔據,
成了箱館戰爭(明治新政府及舊幕府軍最後決戰)的舞台,
失去了政府機關的功能,
同年舊箱館奉行所辦公樓及附屬建築等大半設施也被瓦解。
直到1987年(日本明治30年),
五棱城郭由明治政府陸軍省接手管理,
1914年(日本大正3年)以「五稜郭公園」對一般民眾開放,
1952年(日本昭和27年)被日本以「五棱城郭遺跡」的名稱
指定為國家特別史蹟,之後作為國民的遺產受到保護及保存。
現在五稜郭已成為函館重要的休閒公園,
也是居民欣賞春櫻、夏葉、秋楓、冬雪的最佳場所。
夏天的景致也很迷人,美不勝收。
拍照留念 ~
咦 ~ 一個小朋友在綠意盎然的草地上跑吔!
其實這個日本小小孩是跑給媽媽追的 ~
這小孩還要不時的回頭看看媽媽追到了沒 ~
超可愛的啦!
一旁發現這個開飲機 ~
偶V和老公兩人立馬衝上前去大口大口的喝,
而小磨菇沒膽嚐試,只好拿出包包裡的水來解渴。
綠意盎然的景色 ~
箱館戰爭時所使用的大砲 ~
大砲雖然並非配備於五稜郭,
但是曾經在箱館戰爭期間使用,
因此放置於郭內展示;
照片前方是英國製前裝式大砲,
後方則為使用在軍艦朝陽號上的德國製Krupp砲。
在返回停車場時,在路上所看到的水溝孔蓋。
五稜郭現在已經成為遊客來到北海道必定造訪的景點之一,
可從五稜郭塔眺望星狀的五稜郭城塞,
參觀保留當年景物的歷史據點 - 箱館奉行所,
每到春天時分,整個五稜郭公園佈滿盛開的櫻花,美不勝收,
下次如果還有機會重遊五稜郭,一定別錯過這個美麗的季節。
※以上為個人實際造訪後記錄分享,每個人喜好、感受及價值觀不同,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