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假好像都沒有去那裡遊玩吔! 感到全身都不自在了,
於是趁著偶V暑假結束前出門去走走吧! 只是要去那裡呢?
天氣炎熱的夏天,還是最適合到山上去爬爬山呼吸新鮮空氣,
於是我們安排許久未去的陽明山的小油坑附近爬山健走啦!
在出發前的前一天,我們家的偶V說可否順道去硫磺谷去看看,
因為最近學校課本上剛好有介紹到,很想要去一探究竟,
而且我們也從來未曾去硫磺谷地熱景觀區遊覽過,可以看看唷!
於是我和老公就將偶V所說的硫磺谷地熱景觀區也一併安排遊玩。
今天的陽明山爬山健行之旅的第一站
就先到硫磺谷地熱景觀區這兒來,
我們將車子停放在路旁的停車場內,
然後慢慢散步到主要的景觀區參觀。
硫磺谷導覽地圖 ~
「硫磺谷地熱景觀區」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的西南側,
台北市北投區石壇路、泉源路與行義路所環繞之山間谷地。
硫磺谷舊名「大磺嘴」,
是北投磺港溪的上游,面積約十六公頃,
有豐富的火山和沉積岩地質地形及人文景觀,
加上旺盛的溫泉活動和特殊的礦產,
是認識火山活動與地質的良好場所。
整個硫磺谷長約七百公尺,寬約一百五十公尺,
是一東西向延伸的谷地,
南側是一陡立峻峭的山壁,
山壁上裸露的岩層為五指山石英砂岩,
谷內有多處噴氣孔、硫氣孔和地熱溫泉,
長年煙霧繚繞、熱氣滾滾,
可見縷縷的白煙與向上直冒的騰騰熱氣,
而隨著熱氣撲鼻而來陣陣硫磺味也是此區的特色之一。
「硫磺谷」的地熱型態屬於蒸氣型,
因此噴出的物質是蒸氣而不是熱水,
過去一度曾有枯竭現象,
後經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鑽井三十餘口引出蒸氣,
再接引山上的溪水至谷中幾處池子,
經蒸氣加熱作用形成溫泉,
水溫達攝氏九十度左右,
經由水管輸出供應了北投區附近的居民與遊客使用,
因此硫磺谷可說是北投溫泉的源頭。
從這個導覽牌可以了解採硫產業史 ~
第一次看到這樣特殊的地熱景觀,
都讓我們大開眼界,
於是我們為了紀錄此次遊玩的回憶,
所以又在此照了相留念啦!
哇 ~ 後方的噴氣孔好像都被我們兩人給遮住了。
「硫磺谷」的歷史背景也十分精彩,
康熙三十六年,郁永河曾奉命來台在此開採硫磺,
當時尚未開發的北投地區,環境十分惡劣,讓採礦過程備顯艱辛;
硫磺谷的地熱景觀包括硫氣孔與地熱井,
地面雨水入地下後,沿著岩石裂縫上升,噴出地表形成噴氣孔,
若噴氣孔旁含有硫磺礦,則地熱會將它氣化成硫磺氣,
再凝結成黃色的結晶物質,被稱之為「磺花」。
接著往另一邊木橋走去看看嘍!
雖然在木橋上所欣賞到的景觀比較不受到樹蔭的遮擋,
但是卻得被毒辣的太陽公公晒,很熱的,
所以本來我們要走到比較靠近噴氣孔的涼亭觀賞,
結果因為太熱了,所以直接放棄,還是下回冬天再來吧!
接著我們順著步道而走,來到硫磺谷溫泉泡腳區這兒,
看到許多遊客坐在那兒泡腳,感覺相當的舒服,
本來還想要去泡泡腳的說,但是看到牆上的溫度顯示器,
還有泡腳民眾雙腳都紅通通的,就覺得溫泉很燙,
再加上我們剛才被毒辣的太陽公公晒的一身汗,
直覺就是我們不能再去泡腳,不然肯定會中暑。
一旁還有個溫泉解說牌 ~
離開硫磺谷地熱景觀區後,我們順著道路往上開,
然後就來到了「龍鳳谷遊客服務站」,
想說都來了,那就當然要去參觀一下室內的展覽嘍!
龍鳳谷遊客服務站裡頭展示了相當多的硫磺石,
也詳細介紹了龍鳳谷和硫磺谷的地質景觀等相關資訊。
正當我們還在遊客服務站內
仔細的觀看有關龍鳳谷和地熱谷的資訊時,
我們家的臭偶V居然跑不見了,真是的,想嚇死我們呀!
老公為了安全起見,於是趕緊打電話看小姐她是跑到那裡去?
原來呀! 這傢伙為了要看“郁永河採礦紀念碑”就先跑掉了。
偶V就是為了這塊“郁永河採礦紀念碑”而拋棄我們 ~
偶V 心滿意足超開心的在這兒照張相留念 ~
第二站來到了“小油坑”觀賞火山地形地貌 ~
小油坑為一處後火山活動地質景觀區,位於七星山的西北麓,
由陽金公路的小觀音站右轉可達觀景步道,海拔約805公尺,
以「後火山作用」所形成之噴氣孔、硫磺結晶、
溫泉及壯觀的崩塌地形最具特色。
除了小油坑本身,在這裡的眺望台還可遠眺竹子山、
大屯山、七星山與小觀音山等火山錐體,以及金山海岸、停車場等。
喜歡觀察植物的人,還可以順道一遊附近的箭竹林步道,
觀察箭竹林、芒草原和火山植物也是不錯的選擇喔!
小油坑崩塌地 ~
雖然這裡的硫磺味超重的,
但是我們還是露出微笑在此拍照留念了。
來去看看高溫的噴氣孔嘍!
哎呀! 是怎麼回事呀!
怎麼都沒有在噴白煙呢?
走到最近可以觀賞小油坑崩塌處的地方來看看,
但是沒幾分鐘,我們就因為硫磺的味道受不了啦!
還是趕緊離開吧! 不然肯定昏倒在這邊...
逃離了剛剛被硫磺味燻到受不了的崩塌處後,
我們往另邊步道走走看看,
沒想到在這裡還可以看到剛才上山的道路,
在這邊停下腳步,看看眼前的景致,也很放鬆的唷!
前方好像就是箭竹林步道的入口處,
記憶中我們多年前來此遊玩時,
好像也有爬這箭竹林步道吔!
箭竹林步道為一條環形步道,以此處為起點,
沿途經過2座觀景平台,
終點為小油坑遊客服務站北側步道口,
長度約0.6公里,步行全程約20分鐘。
本步道沿線被植物以包籜矢竹(箭竹)最為優勢,
幾乎很少有其他植物可以從中奪取一席之地。
雖然山上較為涼爽,但爬起山來還是會氣喘噓噓,
於是就先停下腳步休息一下,順便拍照留念了。
抵達觀景台時,可別忘了環顧四周美景,
像是在第一座觀景台這兒可見七星山腰的小油坑崩坍地,
且不斷冒出白色氣體,並發出嘶嘶呼嘯的聲音。
第二座觀景台則可眺望遠處大屯山、小觀音山、竹子山等群山風貌。
站在觀景台上可360度的眺望景致,
將眼前的山嵐美景盡收眼底。
接著我們將車子開到夢幻湖停車場這兒來停放,
然後就是要來走夢幻湖步道囉!
夢幻湖步道全長約1.5公里,步行約需一小時,
步道的起點處就在停車場旁的這個階梯開始。
夢幻湖步道也屬於七星山系支線步道 ~
夢幻湖步道沿途視野寬廣,
可眺望冷水坑、七股山、磺嘴山、大尖後山、
擎天崗草原、石梯嶺、竹篙山等地形景觀,
也可觀察受東北季風影響的特殊植被景觀。
爬了好多的階梯後,我們終於來到了台灣水韭的棲息地,
一旁觀景臺上也有詳細的介紹夢幻湖與台灣水韭的看板。
只是我們所看到的景致和看板上
所述說的好像有點不太一樣吔!
現在是缺水期嗎?
夢幻湖內幾乎都已沒有湖水了,
沒了湖水的夢幻湖,
根本就感受不到那夢幻湖美麗的景緻。
但是我們還是在此拍些照片留念,
畢竟我們可以難得來此遊玩,
再加上要看到沒有湖水的夢幻湖也需要機緣。
(自我催眠安慰中...)
其實也有相當多的遊客和我們一樣,
雖然無緣欣賞到夢幻湖美麗的景緻,
但也還是都在此處拍些照片留念。
步道沿線設有多座眺望平臺,
可遠眺臺北盆地地景及都市紋理,
並可近觀七星山東峰山勢雄偉之景觀。
站在眺望平臺上眺望臺北盆地外,
還可以順便休息片刻,享受眼前所看到的景致。
剛才詢問了其他遊客爬上七星山大約還需多久,
聽完後,我們都覺得還是下回再挑戰,
畢竟我們沒有事先準備好,帶的水也不足,很難登頂,
所以還是往冷水坑的方向繼續前進吧!
有了充分的休息後,偶V一馬當先的走在前頭。
從步道上還可看見下方冷水坑停車場 ~
走了好一會才走回冷水坑遊客服務站這兒來休息 ~
在冷水坑遊客服務站後方有個導覽牌介紹此處環境變遷的過程,
導覽牌上說冷水坑極具有陽明山地區產業與環境變遷的代表性,
它的開發屯墾始於清康熙及乾隆時代,當時大量的漳州、泉州移民進入,
利用樟樹提煉樟腦,並種植蕃薯、水稻、小米等作物,
後來茶葉與藍染產業興盛,更可見大面積茶園與藍染作物大菁的栽植;
眼前這片土地,就曾經是先民栽種茶葉、大菁、水稻及蕃薯等作物的地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及光復後,冷水坑雖曾荒廢成為沼澤地,
但到了民國70年代,在台北市農會輔導之下,轉型成為高冷蔬菜專業區,
主要種植甘藍、大白菜、四季豆、玉米、蕃薯等作物,逐漸成為觀光農園。
民國74年陽明山國家公園成立後,觀光農園轉型為園藝花卉培育,
以杜鵑花、茶花、龍柏、黑松、菊花等觀賞花木為主,成為現在所見的景象。
冷水坑是指七星山、七股山及竹篙山之間的低窐地區,
早期可能是火山熔岩流堰塞而成,
曾因大量降雨蓄積形成湖泊,
後來湖水外流乾涸而呈現今日的地貌。
冷水坑、中湖及七股山等地區因有斷層經過,
加以地熱活動旺盛,而形成許多溫泉及噴氣孔;
此也區由於富含硫磺、硫化鐵、瓷土等,
在日治時期及民國五、六零年代是重要的採礦地點。
在遊客服務站東北側還有一處極為特殊的乳白色小湖泊-「牛奶湖」。
前方這乳白色的小水潭,看起來是否像倒了一池的牛奶?
早期牛奶湖是瑞永礦業公司冷水坑硫磺場露天挖掘的主要礦坑凹地之一,
當時主要共有三處礦坑,靠近冷水坑的兩處礦坑因有清水流過,現已成為草地,
靠近七星山的一處,因無清水流經,長期以來聚雨水及地表水成池,
溶於水中的變質礦物成分,日積月累形成白色沈澱物沉澱於池底,
陽光照射後便呈現出乳白色湖水樣貌...
也因池水顏色如牛奶般潔白而被稱為牛奶湖,成為冷水坑的重要景觀之一。
今天雖然躲開山下炎熱的天氣,跑到山上避暑爬山健走,
想說可以順便呼吸一些山上新鮮的空氣,
但怎麼聞都是臭臭的硫磺味,真是意外中的意外呀!
不過走走爬爬山也是活動活動筋骨的好方法,
畢竟這種天氣只有在山上才能盡情的活動,不會滿身大汗。
105.08.24.陽明山一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