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了銅鑼杭菊花海區之後,
小磨菇本來想邀老公去三義木雕街走走的,
但是老公說那裡又沒有什麼? 沒有必要再往南開...
但是小磨菇又不想要這麼快就北返回家去,
臨時想到一個地方是小磨菇一直很想要去看看的地方,
於是就問了一下我那親愛的老公是否有意願要陪小磨菇去,
重點是我還特別告訴他說那裡我們都沒有去過喔!
而且最近一兩年這裡一直都是熱門的打卡聖地,
那就是“後龍-好望角休風景遊憩區”...
這裡除了可以看海、還可以欣賞到那巨大的風車,
老公聽了之後,也想這裡是我們沒來過的地方,值得一遊,
我們就這麼臨時決定去好望角風景遊憩區走走了。
這天雲層厚實、風勢較大,感覺有些寒冷。
苗栗後龍好望角位於白沙屯北端的一個小山丘上,
地勢並不算高,開車或騎單車都可以抵達,
在山丘頂上,目光直接會被海岸線旁成排的大風車給吸引住,
這邊是半天寮休閒文化園區最著名的景點。
這邊的風車據說是全台灣風力發電最密集的地方了,
站在高度達一百零六公尺的大風車旁,
聽著風車轉動的咻咻聲響,十分震撼。
後龍海邊因為海岸線平坦,故設置了許多軍事碉堡,
好望角上便有兩處碉堡,
一座在廣場上,另一座位於下方步道的盡頭,
而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雕堡則是位於廣場上的喔!
也因為好望角的地勢較高,
站在上方往下俯瞰,前方景緻一覽無遺。
這塊座落在後龍溪與西湖溪以南海平面上的一塊綿延數公里美麗台地,
台地地勢平坦寬廣,視野相當遼闊,沒有任何障礙物,
這一座座巨型風力發電機,在天空中轉動,相當美麗,
所以好望角已然成為遊客們看天、觀海、賞風車的最佳景點。
聽說這裡更是許多攝影師取景的好地方。
也因為景觀台上有許多遊客,
所以我們只好略過,直接往下方的步道走。
步道盡頭就是另一座碉堡 ~
停下腳步休息一下 ~
當我們走到下方碉堡時,剛好有一列火行駛而來。
在這裡可以更貼近海岸近眺大風車 ~
風真的很大,小磨菇想要拍照留念還得將頭髮抓好,不然肯定變瘋婆。
從碉堡這往眺望台看過去的景緻 ~
可以清楚的看見大風車,離海岸不到十公尺,
風車之後就是農地,看起來頗為貧瘠。
觀景台旁邊有條通往舊鐵道的步道,
我們想說都來了,就去朝聖一下吧!
但是來舊鐵道朝聖的遊客並不多,
剛開始還有四五位遊客陪我們一起走,
可是沿途又沒有指示牌說離舊鐵道還有多遠?
這些遊客都紛紛放棄往回走了,
那我們怎麼辦呢? 繼續走?還是也回頭呢?
正在傷腦筋的時候,前方突然有二位遊客出現了,
這時,小磨菇為了要知道前方的舊鐵道還有多遠,
就直接詢問這二位遊客啦! 我們的疑問就只能靠他們了,
還好,他們告訴我們再走半小時左右就可以抵達古隧道,
那裡有三個古隧道,非常漂亮,值得一訪,
聽到這樣的回答後,我們也增添信心,繼續往前走吧!
走了好一會兒後,我們終於走到這個傳說中的舊隧道,
只是我們兩人都不知道這個舊隧道任何資訊,
所以來看看牆上的介紹解說囉!
原來“過港舊隧道”於日治時代大正11年(1922年)正式通車,
共計三段隧道,海線鐵路的興建反映了當時台灣經濟逐漸繁榮,
南北運輸大幅增加,舊有縱貫鐵路(山線)面臨運輸瓶頸,
因此總督府在竹南與彰化之間,闢建海岸線鐵路。
一旁還有“好望角風景遊憩區”導覽圖可以參考喔!
1970年代,縱貫線開始進行全線的電氣化工程,
以因應日益成長的客運運輸量,鐵道路線亦有所修正;
1973年,這三座隧道因此走入歷史,
於2015年指定登錄「後龍過港隧道」正式成為苗栗縣歷史建築。
過港舊隧道共有3座,是全國海拔最低的隧道景觀,
隧道內壁完全以紅磚砌成,磚塊一層層往上疊砌,
形成漂亮的弧形,見識到先人的工藝技藝。
一號隧道長279公尺、二號長161公尺、三號長56公尺。
一號舊隧道入口 ~
過港隧道共有3座,其中較長2座,
公所巧妙地用光柱將隧道染色,
搭配扶手及兩側的圍欄裝置,也能保護隧道牆面,
而最南端長度較短的一座,則規畫購置列車車廂,
展出隧道的歷史照片,要讓更多人了解後龍過港隧道的故事。
火車隧道內壁全以紅磚砌,
磚塊層層疊砌,形成一優美之馬蹄鐵弧形。
據說開鑿之時,
完全為用樑柱支撐,全運用圓拱力學原理興建。
隧道弧形頂部,紅磚之黑色痕跡是為火車燃燒煤炭燻黑所成,
彷彿形成一道見證歷史的痕跡及千萬旅人留下之歲月記億。
我們也在百年歷史過港隧道內拍照留念 ~
七彩的燈光,映射在隧道的地面上,
讓長長的後龍過港隧道,猶如絢麗的魔幻走廊。
走出一號舊隧道後,繼續往二號舊隧道前進。
剛好看到一列火車行駛而過 ~
一號舊隧道和二號舊隧道之間的步道 ~
剛才一號舊隧道口前因為有其他遊客在拍照,
所以我們沒能和隧道口拍照留念...
到了二號舊隧道口當然要來拍照留念才行嘍!
只有161公尺的二號舊隧道入口 ~
二號舊隧道口旁的介紹看板 ~
二號舊隧道和一號舊隧道都有裝設七彩燈光 ~
二號舊隧道出口可以看到三號舊隧道喔!
很奇特的景緻 ~
三號舊隧道就在眼前不遠處 ~
二號舊隧道出口處也有過港舊隧道的介紹 ~
只有56公尺的三號舊隧道 ~
走出三號舊隧道的出口後,
我們回頭看,一樣有著洞中洞的奇景。
小磨菇又要拍照留念啦!
三號舊隧道出口處的火車裝置藝術牆 ~
三號舊隧道出口處前方不知通往何方的步道,
雖有一探究竟的心,但沒帶水的我們,只好放棄,
下回如有機會再來走走看,說不定會發現不一樣的景色。
在二號舊隧道口看到的導覽圖 ~
走出一號舊隧道看見一群騎重機的遊客 ~
貝化石層景觀台可看見來往南北的海線火車 ~
除了火車之外,還可以看到海邊美景喔!
過港貝化石層 ~
原為海相環境,沉積之後因構造運動的抬升作用而形成,
包含雙殼貝類、翼足類、卷貝類與珊瑚類等化石,
其中以海扇貝含量最豐富。
苗栗縣後龍鎮好望角一帶,原有海線鐵路經過,
但因鐵路改線,讓擁有百年歷史的過港舊隧道群,
搖身一變,成為觀光新亮點...
這是後龍鎮公所近期向觀光局爭取2千萬經費,
打造有七彩妝飾燈的隧道,而周邊好望角眺望台,
也能欣賞海景,讓後龍好望角成了踏青的新景點。
106.11.19.遊覽好望角美麗景緻
苗栗後龍好望角
地址:苗栗縣後龍鎮苗33鄉道(沿途都有指標)
交通指引:
(1)西濱快速公路經赤塗崎交流道下,往西轉北向,順著小路直下,至彎瓦村述中半山腰留意左路會看見石頭小路,再往西而上,約五分鐘車程即可到達。
(2)可由白沙屯沿鐵道西側的小路往北走,經清海宮走至盡頭,即是彎瓦的彎頭九轉會看見鐵道下的一個大涵洞有兩條岔路,直走約六百公尺即接西濱快速公路右轉後爬坡經彎瓦村沿好望角山腳直上至山腰處約五百公尺,右轉見一石頭小路往西而上即可到達。
※ 山村小路彎曲難尋,地方有心人畫了斗大的指示 路標,只要稍加注意,不難找到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