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來到菁寮,時光彷彿在此凝結一般,
沒有被過多商業氣息抹滅的老街,
許多店家還保留它舊有的原貌,
百年古厝也仍是舊模樣,
小磨菇超喜歡這樣子純樸的地方。
電影火速捧紅了“無米樂社區”這個地方,
除了有好吃的冠軍米,還有一條日治時期老街,
聚集著各種各類古老行業,包括漢藥舖、
茶室、傢俱店、美容院、棉被店、布莊...等。
除了鄰近農村聚落居民日常必需品外,
從喜餅到服飾都可在此搞定,
於是菁寮老街又被人稱做「嫁妝街」。
無米樂社區由菁寮、墨林與後廍3里組成,
95年紀錄片播映造成轟動後,
片中主角黃崑濱所種植的稻米,
代表後壁農會參加全年良質米競賽,又獲得全國總冠軍;
從此影片的崑濱伯夫婦、做手工棉被的煌明伯
與牽牛車的文林伯等人物,就成為社區的代表性人物。
加上用冠軍米行銷“割稻飯”與農耕、農村生活體驗,
吸引嚮往田園生活的上班族來“入穀”認養稻田,
成功推銷無米樂的純樸與人情味,
創造吸引觀光客前來一探究竟。
菁寮老街早期是有名的嫁妝街,走在這個街道上,
可以將一切嫁娶所需的棉被、西服、金飾等等一次買齊,
雖然已不如早期的繁華,也還是有許多店家至今仍在營業。
“新源成布莊”就位在菁寮老街和北勢街(嫁妝街)的街角,
今日還販賣著花布棉被、花布枕套...等全套嫁妝,
從前的人習慣到布莊買布料再請裁縫師製作衣服,
親友間送禮也喜歡以布料贈禮,讓人想起鄉下婆家的大花棉被了。
花布象徵富貴喜氣、吉祥如意,
所以以前的那個年代,常常會將它當成嫁妝。
現在店內販售各種大小的花布枕頭和花布做的手提袋。
這一整排的木造古屋看來真的很壯觀,更讚的是還有在營業使用。
“萬味香醬園”裡頭可都是店家自己親手製造的醬料噢 ~
有醬油、蔭油、辣椒醬、烏醋、各種醋釀等等,都可以免費品嚐唷!
利用竹子製作而成的桌椅也相當復古 ~
色彩鮮艷的茄芷袋和草帽在這裡也能買得到喲!
茄芷阿嬤工作坊 ~
希望利用老一輩傳承下來的傳統藺草編織技術,
運用許多巧思,開拓屬於地方產業特有商品。
在茄芷工坊的對面則是
創立於1934年的“和興冰菓部”,
最早是做香蕉冰與冰棒,
後來才又開始製作冬瓜茶、紅茶等飲料,
也是後壁在地人從小吃到大的冰店,
算是成長的記憶吧!
菁寮老街上就屬這「金德興藥舖」最有名,
也是眾多攝影人取景的地方,但今日沒開放參觀,
只能拍拍屋外的景觀啦!
古宅為閣樓式建築,佔地不大,建築面積僅三十六點六坪,
其整體建造完全由精密切割的木窗、樑柱、斗供,依稀可見當年的風姿,
牆壁精美的雕飾、彩繪層次明朗,是台南縣內少有的古建築。
金德興藥舖是台南後壁菁寮老街上較特殊的古厝之一,
據專家鑑定勘查判斷,可能建於清乾隆高宗年間,
至今應有一、二百年的歷史。
它曾二次遷徒,經歷六代,換了三個家族,
雖如此,其風華依舊,未曾被世人遺忘。
金德興藥舖是屬於阮家所有,其歷史也蠻傳奇,
它原先座落嘉義縣鹿草鄉頂潭村,是某林家望族的祖厝,
傳了三代,因家道中落,賣予後壁「許遷」,
「許遷」運用拆遷技術,將宅第搬遷至現址,
後來許家也式微,轉賣給阮家,目前古宅的主人為「阮齊」。
莊家古宅,也是「稻稻來」,販售美味合菜料理、輕食小吃...
「稻稻來」就是台語諧音「慢慢來」的意思,
來到這兒請放慢腳步,體驗菁寮的人文風味。
「稻稻來」為墨林老村長故居,閒置空間保存在利用,
請社區媽媽在這裡烹煮出地方特色風味的菜餚,
來訪當天因為還不餓,所以就不在此用餐了。
在稻稻來,我們還可以欣賞到老宅建築。
阿公年代的老腳踏車 ~
走 ~ 跟著小磨菇一起進入老宅去看看吧!
進入老宅大廳,是販賣在地的農特產品,
有興趣的旅人們也可以買來嚐嚐喲!
稻稻來也介紹了無米樂社區常見的米種 ~
稻穀碾製成白米的過程 ~
稻穀經過糙米機去殼後產出「粗糠」及「糙米」,
糙米經過精米機去糠層產出「米糠」及「白米」。
農夫於稻子收割完畢時,會放火焚燒稻稈,
於整地時將灰燼攪入泥土裡當肥料,
讓土壤裡的微生物能夠分解這些有機物質,
使稻田有足夠養分成長,或是在稻田裡種植綠肥植物,
等至插秧前二至三週,把綠肥攪入土壤,
由土壤裡的微生物來分解這些天然肥料,
此方法不僅可以達到涵養稻田目的,
也可減少化學肥料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無米樂社區裡還有許多荒廢的老建築 ~
跟鄉下婆家有幾分相似 ~
純樸的農村建築 ~
有些民宅還彩繪了美麗的圖像 ~
這間是老街轉入荷蘭井的轉角「老茶室」 ~
這間老茶室是以前商賈往返台南與嘉義歇腳休息喝茶的地方,
並非在『做黑』的茶室之類的,請不要誤會喲!
老茶室的詳細介紹 ~
這間老茶室供村民們閒聊喝茶的地方 ~
裡面都盡量保持歷史原貌供參觀之用 ~
清中葉時期,菁寮地區為栽種染料作物小菁與染織的小村落,
為古官道台南府城(台南)到諸羅縣城(嘉義)重要中途驛站,
許多洽公、商旅人士都會在此休息、住宿及補給,
因區位優勢,招來許多流動攤販前來趕集,
菁寮街市儼然成形,並成為八掌溪沿岸繁華的聚落,俗稱「北勢街」。
在老茶室的轉角轉入之後,這裡就是「荷蘭井民宿」,
跟「稻稻來」一樣都有提供大碗公裝的「割稻飯」。
荷蘭井民宿擺放了相當多的農耕器具 ~
洗衣服的地方 ~
來到這裡一定不能錯過菁寮老街獨特的割稻飯 ~
菁寮老街美食佳餚風味餐 - 割稻飯
本來是早期農事手工時代,
居民拿來當作感謝鄰居好友來幫忙的家常菜,
現今還能吃到割稻飯,真的值得品嚐呀!
荷蘭井民宿的餐廳有著濃濃的鄉村味 ~
三合院的餐廳以花布來裝飾點綴 ~
一旁的櫃子上也擺放許多古玩意 ~
這裡不僅提供美味的割稻飯,還有提供住宿服務呢!
一份100元的割稻飯 ~
看似平凡無味,卻是出奇的好吃,讚喲!
老街、老厝,就一定會有幾口老古井,
在民宿旁邊就有一口荷蘭井,
老古井目前仍有水在延用中,
井口上方更有一只鉛桶,讓人體會古井汲水之樂。
如果沒有古井汲水經驗過的人,
是沒辦法讓鉛桶沉入水中而汲到水喔!
小磨菇也來試試看吧!
比想像中的還難吔!
但最後還是挑戰成功了。
偶V看到小磨菇挑戰成功後,也想要試試看了。
過程中也因為這鉛桶裝水後過重,一度還有點拉不上來,
但在一陣子的努力下,也挑戰成功啦! 厲害唷!
荷蘭井旁的休息區 ~
荷蘭井民宿對面傳統的閩南三合前常會舉辦農村體驗活動,
在此也重現昔日婚嫁一景 - 嫁妝一牛車,
來訪當日沒有體驗活動,只好自己四處看看囉!
牛車上兩隻皮卡丘也太突兀了吧! 哈 ~
偶V也要來好好體驗一番了~
這扁擔不好挑喔!
父女兩人一起合作扛嫁妝 ~
新娘嬌好復古 ~
無米樂社區也有一些有趣的俚語喔!
在菁寮老街,很多店家都有超過百年歷史,
也經營多年,比起其他的新興老街,
這裡具有濃濃在地的特色,值得一遊。
107.4.8.在台南後壁-菁寮老街逛逛
台南後壁-菁寮老街
電話:06 - 6622725(無米樂旅遊服務中心)
地址:台南市後壁區菁寮里菁寮老街
交通資訊:
‧自行開車:
中山高下新營或國道3號白河交流道→接172縣道轉台1線(往水上)→後壁火車站→南82線→左轉南85線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