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08.10.10.(103)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這次的雙十國慶假期有四天,

本想趁著秋高氣爽的天氣出門走走,

但連假的第一天一大早就到處塞車啦!

為了不想被塞車情況破壞旅遊興致,

所以我們選擇走西濱快速道路前往新北八里,

八里這有個非常適合親子同遊的十三行博物館,

雖然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經帶偶V來參觀遊覽了,

但十三行博物館展出內容會不定期更新,

所以再次重遊也不會沒有新鮮感。

 

 

 

十三行博物館的成立,

起因於1990年十三行遺址的搶救發掘事件;

當時政府欲興建污水處理廠,

廠址即位於遺址所在地,

考古學者大力呼籲搶救遺址,

獲得社會大眾熱烈的迴響,因而保留部分遺址,

指定為國家二級古蹟,現已為國定遺址,

並於1992年奉行政院核定,

由當時的台北縣政府負責籌設十三行博物館,

以保存展示十三行遺址出土文物,

於2003年4月24日開館營運。

108.10.10.(1)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十三行博物館設有

遺址出土各項重要文物常設展、

特展廳、考古學習體驗室,

詳細介紹了有關十三行文化、

圓山文化等台灣過往的遺跡與背景。

108.10.10.(2)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博物館建築由孫德鴻建築師設計,

設計理念發想於考古發掘及先民乘船渡海來台;

全館藉由三組不同型態的建築群,

分別為山與海、過去與現在的意象,

以清水混凝土、砂岩及老化的金屬板等構築而成。

108.10.10.(3)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十三行博物館建築最吸引人之處是

「鯨背沙丘瞭望台」與傾斜不正的「考古八角塔」。

傾斜不正的「考古八角塔」

象徵著毀壞的遺跡與無法還原的歷史真相。

108.10.10.(4)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鯨背沙丘瞭望台」則象徵海中的鯨背

及十三行人當時生存的沙丘,

可以從館外地面拾階而上,

觀賞夕照、淡水河海與觀音山之美景。

階梯上有個「大船入港」的3D立體畫作,

這也是館區內的新地標打卡點之一。

108.10.10.(5)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全館凹立於地下一點五米,遊客入館前,

經歷一段向上後再緩緩往下斜伸的坡道,

象徵走入考古學家發掘的地下寶庫。

108.10.10.(6)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進入博物館內會先看到十三行博物館的介紹~

108.10.10.(7)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十三行博物館」位於

新北市八里區淡水河海口交界處的南岸,

面積約為62500平方公尺,

為民國46年地質學者林朝綮

在這裡發現史前的煉鐵遺跡,

同時亦發現許多史前陶片、石支腳與凹石等,

因而判斷此處為史前遺址,

並依據該地名將它定名為十三行遺址,

至於命名為「十三行遺址」是根據考古學習慣,

史前遺址的命名多採用發現地的最小地名,

而十三行遺址之所在地-新北市八里區

頂罟村的別名「十三行莊」因而得名。

108.10.10.(8)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買票參觀囉!

108.10.10.(9)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免票對象有下列幾個,但需出示證明文件喔!

108.10.10.(10)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小磨菇有志工證、偶V是在學學生所以免票,

只需要幫老公買一張入館參觀券即可。

108.10.10.(11)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位於一樓的「海中奧秘-水下考古展」,

以360度幻視海底隧道迎賓,逐漸走入水下世界,

再以考古學家工作室及VR虛擬實境體驗,

身歷其境進入水下並認識水下考古內涵。

108.10.10.(12)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血盆大口的鯊魚非常逼真啊!

108.10.10.(13)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透過情境式的佈置,

呈現出水下考古學家的工作室。

108.10.10.(14)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這個試圖還原船艙的空間中還佈置了

舊沙發、歐式老書桌、航海地圖等等。

108.10.10.(15)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水下考古文物展出~

108.10.10.(16)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108.10.10.(17)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108.10.10.(18)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本來走出海中奧秘-水下考古展後,

想要讓偶V來玩玩互動的虛擬實境體驗活動,

但今日來博物館的遊客太多了,只好放棄啦!

 

 

文化商店~

108.10.10.(19)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走~ 跟著小磨菇一起進入主展覽區參觀嘍!

108.10.10.(20)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進入主展覽區內,首先先來看看影片介紹吧!

108.10.10.(21)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即將進入考古世界的大門~

迎面而來的是十三行遺址地層模型。

108.10.10.(22)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而十三行文化怎麼算出年份的呢?

可依據當時的文物位於土層的深度來做推斷。

108.10.10.(23)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走過考古世界的大門後,

不規則的特殊牆面造型以大量清水混凝土建築而成,

使得整體建築充滿濃厚的工業風,

近來更是許多網友拍照打卡的熱門景點,

小磨菇和偶V倆人也來充當一下網美吧!😜

108.10.10.(24)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108.10.10.(26)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抬頭仰望有進入密室中尋找古物的感覺~

108.10.10.(27)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沿著樓梯來到主展覽館的二樓處,

有個呈現十三行遺址地層、考古探坑工作的模型。

108.10.10.(28)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108.10.10.(29)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從民國46年發現十三行遺址,

民國79年搶救十三行遺址,

到民國92年 十三行博物館開館。

108.10.10.(30)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位於二樓入口的「兒童考古體驗室」

設有發掘沙坑讓兒童體驗考古發掘,

找尋埋藏的陶片、石器或獸骨等,

以及對遺物進行量測、分類,

及透過立體陶罐拼圖,體驗文物修復,

體驗室裡的小朋友實在太多了⋯⋯

所以小磨菇就不讓偶V去跟一群小朋友擠啦~!

 

特展會定期更換主題,

小磨菇去的時候是「海上瑰寶」交流特展;

台灣位於亞洲海路交通的樞鈕,

自古就與周邊地區往來互動,

大約4000年前開始,台灣玉就在東南亞出現,

公元以後則有玻璃珠、金屬器、瓷器等物品來台,

而鹿皮是文獻記載最常見的外銷品。

這次海上瑰寶特展以這四大貿易品為主題,

介紹台灣數千年來的海路交流,

展現多元影響下的台灣歷史。

108.10.10.(31)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海上瑰寶交流特展的參觀動線圖~

108.10.10.(32)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玉遊台灣~

產自花蓮的台灣玉從4000年前開始,

就透過交換分佈在全島許多區域,

一直到玻璃珠傳入後才逐漸衰退;

稍晚,東南亞也出現來自台灣的玉料及玉器,

從菲律賓、婆羅洲到

泰國、越南的沿海地區都有發現,

並有台灣卑南文化常見的玉器型式。

108.10.10.(33)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上圖中的玉石分別為「玉管珠」、「玉錛」、

「人獸形玉玦」和「玉管珠項鍊」;

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玉飾品豐富多樣,

其中人獸形器數量不多,

但造型特殊,透過交換在全島數個地區都有發現;

人獸形器有單人及雙人兩種類型,

人形雙手插腰,頭上頂著一獸,

由於多數出土於墓葬人骨耳邊,

應是一種耳飾,並具有儀式性的意義。

下圖中的玉石則是「帶四突起玉玦」。

108.10.10.(34)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在整個新石器時代,

玉器及玉料自東部產地透過陸路

及海路交換到全島大部分地區,

因此在各地的遺址都可以發現或多或少的玉器;

玉器的交換在早期是從花東縱谷北段

沿著海岸向外流通,

晚期由於使用興盛,玉器除了沿著海岸外,

也經由陸路橫越山區擴散。

108.10.10.(36)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台灣玉不只在島內流通,也出現在東南亞地區,

考古研究顯示,台灣玉在四千年前就在海外出現,

先到巴丹群島,再往南到菲律賓,

更在二千五百年前到達婆羅洲、

泰國、柬埔寨、越南的沿海地區;

由於這些地區都有南島或相關族群居住,

是一個以文化為基礎的交換網路,

連繫環南海地區的社會。

108.10.10.(37)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珠連重洋~

大約2000年前,台灣開始出現鐵器、

玻璃珠及其他金屬工具飾品;

這些物品可能是來自東南亞及中國等地,

但也有些是本土自製的;

這時,原本盛行的玉器與石器大量減少,

台灣從石器時代進入了金屬器時代,

開啟了歷史的新頁。

108.10.10.(38)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台灣考古遺址出土的玻璃珠以製作方式而言

有「拉製珠」與「捲製珠」兩種;

早期(2000-1000年前)以起源於

孟加拉灣地區的拉製珠較多,

晚期(1000年前之後)

則以捲製珠為主,可能來自中國;

兩種珠子的產地來源不同,

顯示這段期期亞洲海洋貿易體系的轉變。

108.10.10.(39)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台灣的金屬器除了是與島外交易來的,

考古學家也在幾個遺址發現煉鐵的遺跡,

其技術來源不明,

但與東南亞同時期的煉鐵方式相近,

意味著台灣的海路交流也伴隨著技術與文化的往來。

108.10.10.(40)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十三行遺址出土一件銅牌,

兩側各有一排穿孔,背面有5個釘扣,

正面的圖案形似一人騎坐於駱駝上,

是十三行遺址的特色文物之一;

由於台灣沒有駱駝,

這件銅牌很可能是來自中西亞地區。

108.10.10.(41)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10世開始,中國海上貿易逐漸興盛,

台灣此時也開始有外來陶瓷進口;

早期主要是中國貿易瓷,

後來還有來自各國的陶瓷,

近代則是因漢人移民而引進的生活用品;

考㝬遺址出土的瓷器是台灣近代海路交流的縮影,

同時也體現了這段時期的文化變遷與族群互動。

108.10.10.(43)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位於台灣北邊的琉球

自古以來也籍由海路與外地交流,

因此有大量的外來陶手,

本特展特別展出琉球勝連城及

御物城的中國青瓷、白瓷與青花瓷,

這些瓷器也在台灣發現,

展現台灣北部海域的貿易網絡。

108.10.10.(44)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鹿鳴原野~

鹿,曾經是台灣人最重要的動物資源,

也是人與自然間的橋樑;

台灣平地過去鹿群遍佈,

原住民常用鹿皮動動物資源與島外人交換,

然而,17世紀以來的鹿皮貿易與平原開發

使得梅花鹿群數量銳減,甚至一度絕跡,

對生態環境造成巨大的改變。

108.10.10.(45)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梅花鹿棲息於海拔300公尺以下的林地與草原,

是原住民主要狩獵的對象;

梅花鹿對史前人群貢獻良多,

鹿肉是主要的肉食來源,鹿皮做衣服,

鹿骨則可製作成工具或裝飾品。

由於過度獵捕及棲息地喪失,

本島野身鹿群在1969年後絕跡,

1980年開始,政府在墾丁國家公園內復育野放,

現今數量已逾千隻。

108.10.10.(46)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108.10.10.(47)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108.10.10.(49)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朋友們,想知道玉器、玻璃珠、瓷器與鹿皮

這些海上瑰寶,有哪些是從其他地區輸入台灣的?

又有哪些是從台灣輸出到其他地區的呢?

快來移動面板上的瑰寶,

一起來了解台灣古代的貿易航道吧!

108.10.10.(50)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108.10.10.(51)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參觀完「海上瑰寶交流特展」後,

接著來到「考古工作站」展廳,

這裡詳細介紹標本特色以及

人類製作生活物件的技術,

透過觀察及動手觸摸,

瞭解考古學家如何運用科學方法認識過去。

108.10.10.(52)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考古發掘獲得的材料

經仔細整理才進行研究工作,

幫助我們認識過去人群的生活。

首要工作為分類,通常以物件的材質區分,

包含木質、石質、骨角牙質、陶質、金屬質等類別;

每種材質的特性不同,適合不同目的,

此外,人類開始使用的時間先後也有不同。

108.10.10.(53)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108.10.10.(54)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108.10.10.(55)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有機物生長從大自然吸收碳14同位素,

死亡後隨時間衰變減少,

測定有機質考古材料的碳手14同位素比例,

可推知物件的絕對年代,

然而,此方法最多只能測定距今七萬年內的物件。

108.10.10.(56)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動動手-陶器修復大挑戰

修復出土遺物是類型學研究的重要前提,

透過形狀、紋飾等線索,

嘗試將破碎的陶片修復成完整的陶罐吧!

108.10.10.(57)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108.10.10.(58)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經由考古學的研究逐步建立遺址的文化歷史故事,

「八里時光機」展廳從當代回溯到20萬年前,

運用導電油墨、虛擬實境、互動展示、

擴增實境及沙箱投影等技巧,

演繹八里生態資手、淡水河航運、

移民聚落、史前十三行生活聚落。

108.10.10.(59)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由觀音山、淡水河及台灣海峽圍成的八里平原,

在時間洪流中,由航運帶來不同的人群,

在此形成多元文化生活。

讓我們來趟時光旅行,穿越歷代人文歲月,

看看淡水河口的生態環境和居民的生活故事。

108.10.10.(60)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108.10.10.(61)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108.10.10.(62)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這區設置了一個好玩的「地貌沙箱」,

可以讓遊客們動手堆出丘嶺或河流,

使用的不是沙子,是一種軟棉的沙土。

108.10.10.(65)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偶V利用沙土堆出一個小丘陵地形~

上方有機器會感應並投射出等高線示意圖噢!

108.10.10.(66)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先民的生活展示~

108.10.10.(68)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十三行生活」展廳展出

十三行遺址挖掘出來的文物,

讓大家可以看看探索史前十三行人的

生活資源與文化樣貌。

108.10.10.(69)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108.10.10.(70)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108.10.10.(71)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從陶器的外形、顏色、紋飾、數量和成分,

分析結果得知,十三行人會和島內其他人群

(包含宜蘭、花蓮及中部)

交換陶器後,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108.10.10.(72)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十三行遺址出土獸骨~

108.10.10.(73)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十三行遺址出土的人面陶罐~

108.10.10.(74)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108.10.10.(75)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沿著二樓階梯一直迴旋往上,

可以通往四樓的空橋,

這一段階梯非常適合拍照,

後方還有一段消失的階梯,

非常有視覺感。

108.10.10.(76)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108.10.10.(77)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樓梯間不時會有相關的資訊可以參考喔!

這些資訊都很貼近生活,相當有趣。

108.10.10.(79)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上了四樓會有一個簍空的空橋挑戰您的膽量,

而小磨菇本身就有懼高症,所以很快速的通過,

通過後才在對面的階梯這裡拍照紀錄一下;

回首望去,我們爬了這麼長的階梯,

有懼高症的人應該有點腿軟了⋯⋯

108.10.10.(80)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原來消失的階梯出去就是出口,

這一段高聳的牆面真的很適合拍照。

108.10.10.(81)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再往外走就是IG熱門打卡的一線天,

一樣的灰色長梯搭配兩側的銀色欄杆,

這條一線天出口階梯多了些金屬感。

108.10.10.(83)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我們也來幾張網美照吧!😅

108.10.10.(84)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108.10.10.(86)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108.10.10.(89)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階梯出口處往回看也有不同的視覺感受~

108.10.10.(93)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108.10.10.(95)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經歷了館內豐足充實的心靈饗宴之後,

也可以到今年才開放的「十三行的考古廣場」,

坐擁美景的考古廣場為各類藝術展演之絕佳場地,

廣大草坪上一邊陳列各項戶外裝置藝術,

內容取材於南島語族神話傳說;

另一邊則為南島風味的高腳亭,

十分適合踏青、郊遊野餐及校外教學。

108.10.10.(96)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108.10.10.(97)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這天天氣超好,走到十三行博物館前的大草皮,

嗯~ 看過去一片綠油油的草地,好舒服啊😌!

108.10.10.(98)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108.10.10.(99)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大草皮這裡很適合野餐吔!

只可惜第一次來,什麼也沒準備,

還是走走散心就好,有機會下次再來野餐吧!

108.10.10.(100)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大草皮旁就是八里污水處理廠~

108.10.10.(101)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108.10.10.(102)八里-十三行博物館.JPG

 

十三行博物館是一個寓教於樂的好地方,

不僅可以吸收歷史文化還可增加知識,

重點現在的十三行博物館建築還是IG打卡熱點,

想要拍些美美的工業風文青照,千萬別錯過這,

假日不妨帶著另一半或小朋友來這裡走走看看呦!

 

                             108.10.10.遊覽十三行博物館

 

新北八里-十三行博物館

電話:(03)2619-1313

傳真:(02)2619-5234

地址:新北市八里區博物館路200號

E-mail:sshm@ms.ntpc.gov.tw

http://www.sshm.ntpc.gov.tw

FB:www.facebook.com/13hangmuseum

開放時間:

一般開放時間(11月至3月)09:30~17:00

夏季延長開放時間(4月至10月)

週一至週五  09:30~18:00、

週六及週日  09:30~19:00。

參觀門票:每人80元

                (免票優惠依館方購票規定辦理)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磨菇 的頭像
    小磨菇

    小磨菇的故事館

    小磨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