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已經因為老舊而沒落的街道,
近幾年成為文創藝術的集散地,
台南人有時會戲稱神農街為文青聖地,
街道兩旁的店都充斥濃濃的手作風格,
再加上古色古香的復古古街很有特色,
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朝聖一番。
當我知道「神農街」這條老街後,
就期待著有朝一日也能來此朝聖,
等啊等,盼啊盼... 終於等到了,
這次的台南之旅說什麼也要排入,
所以離開了普濟殿的燈籠海之後,
我們往「神農街」的方向前進著。
才走進神農街,
就覺得這裡超級有年味的,
街道上四處都有大紅燈籠的蹤影,
打造了神農街的熱鬧氣氛。
各式燈籠配上老屋更顯得古色古香
要不是有這台機車,
眼前的畫面,還真會
讓人有穿越時空的錯覺!
這間店牆面復古的唱片封面,
讓人注意到了店家內的黑膠唱片,
不過,我們還是沒進去參觀。
這條有著超過300年歷史的神農街,
是台南保存最好的老街景點,
早在清朝時期 神農街
就已是五條港區最主要的鬧街,
至今仍有許多屋舍
保留清代及日治初期的樣貌。
近年來隨著許多利用老屋改造的
神農街美食、酒吧、民宿與文創店家進駐,
以及金華府、全台開基藥王廟等市定古蹟,
讓神農街彷彿重獲新生般一樣,
成了來台南必遊必拍的人氣景點。
漫步於復古的神農街時,
偶V看到了販賣龍鬚糖的小攤,
小姐她既然來到了古都遊玩,
那怎麼可以錯過這個民俗點心,
於是,我們買了一盒來分著吃,
嗯~ 有芝麻和花生兩種口味,
都蠻香的,但~ 對我而言太甜,
偶V這傢伙則說好香好好吃喔!
這間「陶‧生活」
是一家很樸實的陶瓷器小店,
屋內不但可以欣賞陶瓷作品,
還可欣賞百年歷史的神農街老房。
而這間「森弄」皮件製品專賣店,
販賣著手工製作的各式皮包和皮件,
對手工皮件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
神農街舊名「北勢街」,
自300多年前清朝時期起,
中國與台灣的貿易都是從
神農街旁的「五條港」進出。
神農街自清朝以來就是繁華商業街,
300多年歷史中雖曾沒落,
好在近年入駐許多特色文創店家,
聽說神農街晚上是最美的時間,
當復古的紅燈籠亮起,
照耀在百年建築和石板路上,
彷彿回到「一府、二鹿、三艋舺」年代,
一定要放慢腳步細細品嚐獨特的府城。
還未營業的居酒屋
這家肥貓咖啡館太可愛啦!
連燈籠都是以貓為主題,
本想要進去喝杯咖啡休息片刻,
但~ 已客滿啦! 下回吧!
偶V 說沒機會可以嚕貓有點可惜。
走到神農街的街底,是
台南府城七寺八廟之一的藥王廟,
也是神農街街名的起源,
因某些原因就不入內參拜了哦!
因神農街不像其他知名老街喧鬧,
所以沒有特色小吃和伴手禮的店家,
在這裡只有充滿歷史和文青的氛圍,
但~ 肚子似乎有點餓了...
只好從藥王廟的另一邊去找找嘍!
來到了金華路四段的「鄭牛肉湯」,
偶V說來台南就是要喝牛肉湯啊!
因為待會還要去水仙宮市場,
那裡有一間想吃的日式料理,
所以我們只點了牛肉湯來嚐鮮,
牛肉湯有淡淡的果香且鮮甜好喝,
牛肉配上薑絲,那滋味真是棒,
這好像跟我們在飯店吃到的都不一樣。
(第一次在飯店以外吃到的牛肉湯)
另外,來到神農街尋幽訪勝之外,
還可以走進另一條「板凳巷」喔!
這條板凳巷只好短短數十公尺,
卻是非常適合美拍打卡的巷子。
板凳巷的入口處可以
見到巷弄內依牆而靠的長板凳,
可以在此拍照張像,打個卡。
走進板凳巷的旅人們並不多,
可以很放鬆的享受這悠閒氛圍。
小巷的兩旁建築相當懷舊復古,
散發出的氛圍與其他老街完全不同。
斑駁的牆面與燈籠還蠻搭的吔!
想不到,位於神農街旁的這條小巷,
居然有這麼迷人又復古的懷舊場景。
板凳巷後段有面牆掛滿了彩繪燈籠,
這些燈籠都畫得相當有特色,可愛!
曾經風華一時的神農街,
因五條港淤積嚴重,
加上日本在台興建新運河,
經濟中心轉移,而漸漸沒落,
時至今日,五條港周邊多已都市化,
唯獨神農街因街道狹窄、改建不易,
保留了不少清朝或日治時期的歷史建築,
讓我們有機會見證它的風華,
而我覺得古色古香的復古街道很有特色,
可以沿途欣賞街道和建築的美景,
漫步在神農街,悠閒的氛圍真不錯,
與其他老街完全不同,很特別喲!
※以上為個人實際造訪後記錄分享,每個人的感受及價值觀不同,僅供參考。
台南 - 神農街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神農街
營業時間:24小時開放,各店家營業時間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