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
前身是於1912年開始建設的「台南水道」,
當時為了改善台南在地水源環境、
提供居民乾淨可用的水質,
花費了10年工程於1922年完工啟用。
1982年因烏山頭水庫、曾文水庫
與潭頂淨水廠陸續完成而功成身退,
在退役整修後於2019年
更名為「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
並且開放遊客參觀。
之前一直在IG上看見網友分享的美照,
就被這裡的美深深吸引,
所以,在台南之旅的最後一天,
就去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朝聖吧!
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在台南的山上區,
交通會建議是自己開車前往會比較方便,
因為周邊要連結其他台南景點都蠻遠的。
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
分成「博物館區」與「淨水池區」,
此次要參觀的「博物館區」需收取門票,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門票費用如下:
‧一般民眾門票$100元
‧台南市民、學生、65歲以上半票$50元
‧6歲以下、70歲以上則是免費入園參觀
而「淨水池區」則是免費參觀,
不過淨水池裡是蝙蝠棲息地,
每年只有某些時段會開放入內參觀,
其他時間就只能在外面拍照了。
買了三張全票的門票,
而小磨菇本人為志工,憑證入園。
因應農曆新年假期,
園區特地規劃了迎春賞花季的活動,
由此看板可以得知山上區周邊景點,
對於旅程上好像有點實質上的幫助,
但~ 我們好像錯過了此次的活動了。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佔地非常的開闊,
一踏入園區就會驚訝的 哇~ 好大啊!
從售票口走到裡面的展館大約要5分鐘,
園區為了體恤年長者與幼兒們,
有設立遊園專車,來回費用50元,
但~ 我們自認為行動良好不必搭乘,
再加上今天的天氣實在是非常寒冷,
我們想要邊走邊曬曬太陽...
畢竟,北部很難有機會可以曬到太陽。
才剛入園就被這個裝置藝術給吸引啦!
這個裝置藝術名為「幸福‧召喚」,
的確,看我們的表情就知道了,
真得有幸福的快樂氛圍感啊!
沿著導覽地圖的指標走,
又看見了另一個裝置藝術,
這個裝置藝術為「南風Disco」。
再往裡走又有一個奇特的裝置,
一旁沒有簡介說明,
但~ 看過去就像是螞蟻棲息處!
在山仔頂步道上的「宮之森圓環」,
有一棵造型獨特的珍貴老樹 琉球松,
1926年日本人
曾在此開闢一座高爾夫球場,
名為宮之森高爾夫球場,
矗立於此的琉球松樹齡達90年以上,
為歷史的見證,相當珍貴。
其實園區內共有九個裝置藝術,
這也是我後來看導覽地圖才知道的,
沒辦法,偶V習慣拿著導覽地圖,
(因為小姐她比較有地理位置概念)
然後我們就只要跟著她的腳步走就好,
其中這個「虹樹林」是我的最愛。
園區周邊有許多未經破壞的林地,
保留著最原始的樣貌,
藝術團隊以此為意象,
打造仿若林間的空間,
並以彩虹色調創造出繽紛的森林,
讓人體驗夢幻的場域。
我想這裝置藝術造景也是園區必拍處,
當天小磨菇和偶V小姐倆人還拍了不少。
在導覽地圖上的「密林區」,
有一個小小的遊戲空間,
這裡放置了四台的投幣式挖土機,
讓來訪的小朋友們可以體驗。
在剛才挖土機的旁邊,
還有一個「藝術沙坑」,
可愛的木偶-拉米,
就靜靜的坐在沙坑旁,
與身後茂密的樹林相呼應。
拉米全身皆由原木做成,
頭頂做成鳥屋的造型,
成為了鳥兒們的家,
是一個很棒的設計概念。
這個有拉米陪伴的沙坑,
有天然的樹蔭遮蔽,
就算是夏天也不至於太熱,
家長可以很放心的讓孩子玩。
揮別了可愛的木偶-拉米後,
我們繼續往博物館區方向前進,
途中還看見了這個「碉堡」。
走過碉堡後就是「彌四郎圓環」,
圓環處的大樹下又看見了
剛才在花園區的螞蟻裝置藝術啦!
是想表達台南人都很喜歡吃甜食嗎?
因為從飯店離開後到現在,
大概有將近二個小時的時間,
我們都沒有去過洗手間,
在看到這個導覽圖時,
發現廁所離我們還蠻近的,
所以就先去了廁所一趟。
博物館區將整個淨水過程
分為A、B、C三館做展出,
A館為「快濾池室」、
B館為「快濾筒室/辦公室」、
C館為「送出唧筒室」。
A館「快濾池室」
二戰後因人口增加、用水量大增,
日治時期水道設施不敷使用,
台水於1952年增建了「快濾池室」,
整棟外牆為淺綠偏灰色,
與其他2館外型差異較大,
是地下一層地上一層的加強磚造建築,
建築及地下管路都完整保存著。
目前館內展示的為
「水資源如何來」的小展覽。
沒水行不行?
如果地震發生的當下,
房屋傾斜無法逃離現場,
而身旁只有行動電源和礦泉水,
您的選擇會是哪一樣呢?
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好問題喔!
屋架則為典型純木造正同柱式桁架,
地下層目前還保留完整快濾池管線,
功能等同於日治時期設置之快濾筒。
其實「快濾池室」的功用是
使用砂粒、礦石等粒狀濾料,
對原水進行快速過濾,
以便截留水中懸浮固體、
細菌、微生物等雜質,
完成過濾程序產生淨水。
偶V想要表達什麼呢?
您們猜得出來嗎?
走到快濾池室的後方陽台,
可以透過玻璃清楚看見地下層
目前還保留完整快濾池管線。
也可看到C館送出唧筒室的全貌喔!
日式紅磚建築搭藍天白雲,
怎麼拍都好看喔!
其實回頭看A館快濾池室也很美
復古典雅的建築形式真的很美
參觀完A館「快濾池室」後,
偶V帶我們往後方仙人掌花園走,
很多旅人都會在這邊拍照留念。
從仙人掌花園方向所看見的C館,
這棟建築就像是古老堡壘一樣,
很適合網美網帥們美拍打卡,
外側有白色的扶壁柱增加牆體抗震力。
本來是要去C館「送出唧筒室」參觀的,
但~ 小磨菇發現後方有片波斯菊花海,
那當然是先去花海區賞花兼拍照嘍!
這片波斯菊花海的範圍還蠻大的,
在這裡可以拍到不少美美的照片。
也因為很少看見橘色的波斯菊花海,
所以,當我看見這一片波斯菊海時,
就像失心瘋的拉著老公往花海裡去,
為的就是想徜徉在美美的花海裡啊!
在美美的波斯菊花海美拍之後,
當然是要來參觀C館「送出唧筒室」啦!
是說,我們不是應該要按照順序參觀的嗎?
那...現在是怎麼一回事了,不知道啊!
我們的導覽員-偶V帶我們來的。
C館「送出唧筒室」於1922年啟用,
主體結構由內側磚牆
與外側鋼筋混凝土炷柱樑框架構成,
柱樑框架節點擴大斷面增加剛度,
也因此形成了建築外觀的最大特色。
上方桁架為正同柱式桁架,
抗拉之吊鞍構件以鋼棒取代常見之木料,
並設有維修用天車軌道,
內側牆體與立柱多處可見
有提升結構強度、韌度之補強鐵板。
「唧」就是「幫浦」的意思,
也就是負責抽水的地方,
唧筒室內有4組唧筒機,
由濾過器室快濾後的清水,
藉由此處的唧筒機,
將水輸送至地勢較高的淨水池區。
為了提供輸送動力,
此處同時有火力發電室、變壓器室、
凝氣室與設備維修室。
從透明地板望下去,
還能看到輸送水源的粗大水管。
水太郎的秘密基地
讓您可以看到淨水的流程。
從這個拱門過去就是水道咖啡館了
在通往水道咖啡館的這段通道上,
還規劃了水資源觸動互動體驗,
雖然不少機具都已經撤除了,
但館方透過投影重現當時
淨水場的運作方式給大家看,有趣。
C館走到最後面是水道咖啡館和紀念品商店,
這裡是一個可以坐下好好用餐的室內空間。
水道咖啡的內部非常美
水道咖啡館的MENU如下,
有販賣雪鹽牛奶霜淇淋、咖啡飲料外,
當然還有甜點、起士堡、日式烤飯糰,
以及限定的甘蔗雞佐鮮蔬等。
也因現場的遊客大多都點霜淇淋,
所以我們也因此跟風點來嚐嚐,
北海道雪鹽牛奶霜淇淋,一支65元,
霜淇淋的牛奶味道也夠香濃,
加點雪鹽讓霜淇淋的甜度更為清爽,
我們都覺得很好吃,喜歡!
吃完香濃好吃的霜淇淋後,
我們的肚子也似乎有點餓了,
還是找個位置坐下來填飽肚子吧!
水道咖啡館裡也有提供座位喲!
咖啡館內用水管當作裝飾,
很符合水道博物館的意象。
我們點了日式烤飯糰來嚐鮮,
偶V小姐對這烤飯糰讚不絕口,
我想應該是有合她的口味吧!
至於小磨菇點的乳酪蛋糕則還好。
用餐區的角落邊有個紅色郵筒,
原來紀念品區有販賣明信片,
不妨買張明信片寫給自己或朋友,
現場還可以自己蓋水道博物館的章,
還有郵筒寫好就能馬上寄出喲!
吃飽喝足後繼續我們的參觀行程,
這個有點殘破的建築是「煙囪基座」,
當時要將水送到地勢較高的淨水區,
需要靠火力發電機,
其中排煙的煙囪因年久失修,
現在就只剩下基座啦!
煙囪管身與煙道
因年久失修、毀損、已經拆除,
徒留基座與鍋爐室外牆煙道痕跡。
御水占事
來到花園水道博物館,
還可以體驗水占卜。
裡面佈置的很日式風
我家這兩個小孩對這個有興趣啊!
都想要靠水占卜來看看自己的運。
在投幣機中投入100元,
就可以拿到一個水占卜禮盒,
100元玩一次占卜好像不便宜,
但盒內還有花園水道點心飲料折價券,
以及附近新化老街餐飲店折扣優惠,
有興趣的人可以來體驗看看水占卜喲!
將水占卜禮盒裡面的占卜券,
放入水中就會顯現出運勢喔!
偶V的整體運勢為「大吉」,
感覺還挺不錯的嘛!
而兒子的運勢則為「中吉」,
一樣都還不錯啦!
最重要還是要靠自己努力。
雖然花了他們100元玩水占卜,
但~ 這倆位玩得還挺開心的,
這樣花這100元也算是有價值啦!
花園水道博物館內除了
剛才的水道咖啡館之外,
也規劃了冰店、關東煮小鋪等,
讓您逛古蹟也能吃小點;
雖然剛才在水道咖啡吃了烤飯糰,
但~ 肚子還是還沒有飽足感,
現在看到這間關東煮小鋪,
當然要繼續吃啦!不然對不起自己。
最後再到B館「快濾筒室/辦公室」參觀
B館「快濾筒室/辦公室」
快濾筒室建於日治時期,
主量體為磚造承重牆結構系統的廣間型建築,
外側設有「扶壁柱」增加牆體抗震力。
入館後,被這個互動遊戲區吸引了,
在這裡可以認識三位
台灣治水水道規劃的重要人物:
台灣自來水之父-威廉‧巴爾頓(1856年-1899年)、
台南水道工程師-濱野彌四郎(1869年-1932年)、
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1886年-1942年)。
在認識了三位台灣治水的重要人物後,
也該來好好欣賞B館的建築之美啦!
這也是旅人們來此必拍的場景之一喲!
館方將以前的機具完整保留下來,
兩旁排開共計14座的大型快濾桶,
搭配特別的通風工法,
讓這裡有著濃厚的工業風設計,
難怪會曾為台南熱門IG打卡點。
屋頂特別的工法,
讓室內採光與通風都很不錯。
剛才的我們非常幸運,
拍照時,幾乎都沒什麼遊客,
當我們一拍完就擁入了人潮。
2排14座帶有灰藍色調的快濾桶,
搭配黑色管線整齊排列,還挺好看的。
繼續往後走,可以參觀
日治時期存樓的老舊辦公室,
裏頭還可見當時的文件、老物的保存。
在快濾筒室除了「濱野彌四郎」之外,
還能看到台灣自來水之父「威廉‧巴爾頓」
與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的身影,
三個人都曾為台灣水道做出重要貢獻,
也能從這3個人的生平事蹟
看到台灣水道進化的歷史過程。
有興趣的人,不妨慢下腳步一一細賞。
這裡展示了許多當時保存下來的歷史文物
看到桌上這些器材,
想當然耳這間是「試驗室」啦!
實驗的對象是「細菌」,
早期因台灣潮濕悶熱的氣候,
很容易產生細菌,
所以需要細菌試驗室來檢測。
看完所有文物就要來個隨堂考啦!
看看您是否有認真的在參觀遊覽。
其實這些隨堂考小遊戲還蠻好玩的
參觀完B館快濾筒室之後,
由後方的門走到建築物外,
剛才的迴廊真得很適合拍照,
但~ 偶V他們沒興趣...
「濱野彌四郎」是日本千葉縣人,
在台的23年為台灣
主要都市水道建設有重要貢獻,
所以在水道博物館園區裡,
可以看到濱野彌四郎技師銅像,
連卡通Q版的都有,很可愛。
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位於台南山上區,
是2019年才對外開放的新博物館,
其中不只展出舊水道建築,
更結合農業局規劃了花園區、博物館區、
密林區、淨水池區等四大部分,
是擁有多元景觀特色的博物館。
來之前本想說身為水道古蹟的水道博物館,
對於淨水一竅不通的我們可能很快就逛完,
想不到山上花園博物館不僅佔地廣大,
歷史建築、裝置藝術都非常好拍,
也設置各種多媒體互動的淨水知識,
讓我們不知不覺的在園區裡待了好久啊!
※以上為個人實際造訪後記錄分享,每個人的感受及價值觀不同,僅供參考。
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
電話:(06)578-1900
開放時間:09:30~17:30(週三公休)
地址:台南市山上區山上里山上16號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門票費用如下:
‧一般民眾門票$100元
‧台南市民、學生、65歲以上半票$50元
‧6歲以下、70歲以上則是免費入園參觀
交通資訊:
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在台南的山上區,交通會建議是自己開車前往會比較方便,因為周邊要連結其他台南景點都蠻遠的。
‧自行開車:
國道3號北上,經國道8號新化系統交流道,走台20線省道,接市道178,至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
國道3號南下,由善化系統交流道下,接市道178,至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
‧大眾運輸:由台南火車站搭乘「綠幹線」至「新化站」下車,再轉搭乘「綠2」、「綠10」、「綠11」至「台南水道博物館」下車。
小叮嚀:園區內生態豐富,易有蚊蟲叮咬,建議攜帶防蚊液或穿著長袖衣物。